文|外参财观
当全球自动驾驶行业从狂热回归理性,住建部、工信部联合推动的"双智城市"试点扩大至30城,直接撬动万亿级市场空间。蘑菇车联,这家曾以"车路云一体化"模式惊艳业界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蘑菇车联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10余个城市落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累计测试里程超5000万公里,技术落地广度与深度仍在拓展。
亮眼营收增幅的表象之下,是商业模式尚未跑通、技术变现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失控的冰冷现实,昔日"资本宠儿"的光环正迅速黯淡。一面是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头部玩家在Robotaxi商业化运营上取得区域性突破,并积极拓展造车业务寻求闭环;另一面,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强大工程化能力,在智能驾驶量产上车领域势如破竹。
当"技术理想主义"撞上"商业化生存法则"的冰山,蘑菇车联这艘承载着宏大愿景的航船,正驶入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深水区。
蘑菇车联的进击之路
蘑菇车联的崛起,是政策红利与技术路线押注共同作用的结果。避开巨头林立的单车智能深水区,高举"车路协同"大旗,深度绑定地方政府,以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切割蛋糕。
第一、智慧城市订单构筑"千亿护城河"
蘑菇车联深谙地方政府对"新基建标杆"的渴求。2025年接连斩获成都天府新区、武汉经开区智慧交通大单,创下行业纪录。项目远超基础建设范畴,这种"车+路+云+场景"的全栈式输出,为地方政府提供"交钥匙"工程,形成极高的转换成本与排他性。
第二、规模化车队运营锻造"场景数据熔炉"
不同于Robotaxi的"优雅长跑",蘑菇车联选择在封闭/半封闭场景快速落地。其2.1万辆自动驾驶车队中,环卫作业车超8500辆,公交接驳车超6200辆,物流配送车超4000辆。这些高频刚需场景,成为算法迭代的绝佳训练场。这种源于真实场景的数据壁垒,是其技术方案说服地方政府的关键筹码。
第三、车路云一体化的"生态捆绑术"
蘑菇车联的野心不止于卖车卖设备。其核心壁垒在于自研的云控平台。该平台如同智慧交通的"中枢神经",实时汇聚路侧感知数据、车辆运行状态、交通流量信息,进行全局优化决策。蘑菇车联已与比亚迪、东风等10余家车企达成协议,推动其V2X通信模块成为新车预装选项,悄然构建底层生态话语权。
"独角兽"深陷商业化泥潭
"车路云一体化"的宏大叙事和早期项目的跑马圈地,终究难以掩盖其在商业本质上面临的尖锐拷问。蘑菇车联的困境,是技术驱动型创业公司在从Demo验证迈向规模化、可持续商业运营过程中必经的阵痛缩影:愿景宏大却落地沉重,估值高企却盈利无期。
首先,"城市项目"的规模不经济,是吞噬利润的黑洞。蘑菇车联引以为傲的城市级项目,其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缺陷。巨额的前期基础设施(路侧单元、通信网络、云控平台)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或项目公司承担,但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车辆折旧、庞大的技术运维与运营团队开支,则持续压在蘑菇车联肩上。这类项目往往具有强烈的"样板工程"属性,规模化复制受制于地方财政能力和实际需求强度,难以形成健康的、可滚动的现金流。
其次,核心技术变现路径模糊,护城河遭遇挑战。蘑菇车联的核心"车路云"系统,其独特价值与可大规模商业化的产品形态尚未清晰。路侧设备的标准化、成本控制及商业回报模式仍在探索。
同时,其引以为傲的"弱地图依赖"方案,在面临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以强感知+轻地图路线、且已大规模量产上车的竞争对手时,技术领先性正被快速追赶甚至局部超越。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可防御的商业模式和持续的现金流业务。
最后,成本失控与融资寒冬下的生存危机。维持庞大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高昂的路侧设备维护、顶尖人才团队以及持续扩张的商务运营,带来了惊人的成本压力。其研发费用率常年高于60%,销售及管理费用率也居高不下。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投资趋于谨慎的背景下,其过往依赖输血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
穿越生死线的"终极蜕变"
当技术理想主义撞上财务现实的冰山,蘑菇车联的转型已非战略选择,而是生死存亡的倒逼。昔日引以为傲的"车路云一体化"宏图,正暴露出其商业基因的致命缺陷,重资产投入与盈利路径模糊的撕裂感深入骨髓。在资本市场耐心耗尽、巨头价格屠刀高悬的绝境中,任何不触及成本根基与商业模式本质的微调都是隔靴搔痒。降本不是策略选项,而是生存底线。
当一线城市的乘客在深夜加班后,打开手机,面对百度Apollo更低的折扣价和更近的接驾车辆,手指会诚实地滑动选择;地方交通局长在审批下一年度预算时,面对动辄上亿的智能路口改造申请和更迫切的民生工程,落笔注定更加审慎。
蘑菇车联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其选择的"车路云一体化"道路,曾是其异军突起的利刃,如今却也可能成为其步履沉重的镣铐。高昂的硬件成本如同悬顶之剑,遥远的安全员"去化"目标像是海市蜃楼,而巨头们凭借生态、资本和规模发起的降维打击,则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自动驾驶角逐的下半场,决胜点早已不是谁的路测里程更长、谁的Demo更炫酷,而是谁能率先将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能有效控制住成本的血脉,谁能找到并扎根于真正愿意付费的场景。
蘑菇车联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在技术信仰与商业理性之间找到那条狭窄却唯一的生路——将"车路协同"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可衡量、可感知的用户价值和运营效率;将Robotaxi的梦想,脚踏实地地降落在成本可控、需求真实的场景里;在巨头的缝隙中,以开放合作之姿,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难以被轻易复制的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