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阿里:千年盐业传统变身致富产业链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5-07-21 20:14:33


7月20日,革吉县牧民在采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革吉县牧民在采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盐湖一景(无人机照片)。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盐湖一景(无人机照片)。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革吉县牧民堆积的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革吉县牧民采集的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革吉县牧民把装好的盐绑在羊身上。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采盐的牧民和羊群。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革吉县一家粗盐加工厂工作人员在包装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革吉县一家粗盐加工厂工作人员在包装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7月20日拍摄的革吉县一家粗盐加工厂的相关产品。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革吉驮盐习俗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