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荣威发布了一台新车荣威M7,这是荣威品牌在2025年的重点产品,所以在宣传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甚至搬出了"劳斯莱斯设计师操刀"、"超级混动技术"这种吸引眼球的字眼。
其实部分媒体这么宣传还好,但现在在网络上只要一搜索这款车,就是铺天盖地的好评,不免让人感觉变味,甚至心生质疑。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盘道盘道荣威以及荣威M7这款车。
我先直接说我的结论,结合荣威品牌过去的发展轨迹、品控记录以及市场表现,我个人并不看好荣威M7这款车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对整个荣威品牌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首先从荣威M7的基本参数来看,这款车长4940mm、宽1890mm、高1510mm,轴距2820mm,定位中大型轿车,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市,售价可能在10-13万元区间。
尺寸这块,荣威M7介于比亚迪秦L和汉DM之间,轴距比秦L的2790mm长,但比汉的2920mm轴距足足短了100mm。
动力方面搭载1.5L混动专用发动机和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电机最大功率137kW。
动力这块就挺离谱了,发动机功率比竞品秦L的74kW要高一些,但是电机的功率却落后许多,秦L的电机功率达到160kW,差距非常大。
续航方面,荣威M7的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预计150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00公里,而竞品的续航都是在2000km左右,这或许便是因为电机功率过小,整车能耗变高所导致的。
从纸面数据看,这些参数在同级别车型中其实也还OK,但荣威品牌的实际表现往往与宣传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荣威的上一款车型荣威D7在续航这块就曾被众多用户投诉。
此外,荣威品牌的历史发展轨迹也令人担忧。
这个诞生于2006年的自主品牌,背靠上汽,曾经凭借RX5等车型在市场上取得过不错的表现,但近年来销量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荣威销量从2020年的约44万辆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约25万辆,年复合降幅超过10%。
2025年1-2月累计销量仅2.17万辆,同比下滑25.5%,延续了低迷态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荣威在自主品牌中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3.2%降至2024年的1.8%,被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头部品牌拉开明显差距。
主力车型如i5、RX5销量持续萎缩,RX5月销量从2022年的1.2万辆降至2024年的不足3000辆,这种断崖式下滑反映了品牌面临的严峻挑战。不难看出,现如今的荣威一直在走下坡路。
现如今,荣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基本跟网约车捆绑住了,除开比亚迪这样能够用价格打消一切质疑的品牌,任何品牌一旦让这种刻板印象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广泛传播,那对品牌发展都是致命的。
荣威汽车的品控和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翻阅车质网等投诉平台,荣威车型的质量问题可谓五花八门。
以近期推出的荣威D7为例,就有车门内侧掉漆、车机卡顿、空调反水等等问题。
甚至还有一个后备厢处排水槽未打胶导致进水的投诉,如果内容属实,荣威的品控实在是令人心生担忧。
荣威M7的市场竞争力也令人质疑。
虽然官方宣称这款车将竞争比亚迪汉DM、吉利银河星耀8等车型,但荣威品牌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已经严重削弱了其竞争力。
同级别的比亚迪秦L DM-i补贴价格已经降至7.98万元,而荣威M7预计售价10-13万元,在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同时我也很难相信这款车能够做到跟秦L相近,甚至还要低的价格。
技术方面,在比亚迪已实现全民高阶辅助驾驶的当下,荣威最新车型仍停留在L2级辅助驾驶水平,这也让荣威车辆的竞争力再次降低。
专业媒体和用户的评价也不乐观。
虽然荣威M7仍未正式上市,但造车这种事窥一斑而知全豹,消费者在考虑购买这款新车时,务必三思而后行。与其冒险尝试一个持续走下坡路的品牌,不如选择市场表现稳定、口碑良好的竞品车型。
荣威品牌若想真正扭转颓势,需要的不仅是几款新车的发布,而是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到品牌建设的全面革新,让“上修飞机下修表,荣威名爵修不了”这种段子成为过去式。目前,在可见的未来,个人对荣威M7乃至整个荣威品牌的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