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2025上半年车市格局之变:销量增速突出,智驾狂热降温,全链路“反内卷”,合资品牌回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红星资本局 时间:2025-07-22 20:16:20

2025年已过半,红星资本局对上半年车市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

从销量数据来看,在国家补贴的刺激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长明显。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除了1月因去年同期过高的基数,出现12%的下滑,后面5个月,车市的增幅都有13%-20%。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样的增速“十分突出”。

具体到车企,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都出现明显分化。比亚迪(002594.SZ)稳居销量榜首,吉利汽车(00175.HK)在传统车企中增速最快;新势力车企中,零跑汽车(09863.HK)首次登顶,跨界而来的华为和小米强势冲击竞争格局。(详见此前报道《上半年车企销量哪家强?仅小鹏销量目标完成率过半,吉利零跑上调目标后仍领先》)

但行业利润与销量形成了较大反差。乘联分会表示,1-5月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1.9%;汽车行业利润率4.3%,相比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除销售数据以外,上半年车市还经历了几大变化:从全民智驾到智驾降温;价格战愈演愈烈后,“反内卷”成为行业共识;合资品牌销量回暖……


▲资料图 图据IC photo

从“全民智驾”到智驾降温

春节刚过,比亚迪就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7.88万元的海鸥车型标志着高阶智驾“卷”到10万元以下,也掀起了“全民智驾”的热潮。

其他车企也不甘示弱。长安汽车(000625.SZ)宣布天枢智驾系统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深蓝汽车宣布华为乾崑首次搭载于20万元以下的SUV和轿车;零跑汽车将城区端到端智驾卷到15万元以内;吉利汽车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全面拥抱AI……

然而一个月后,一场黑天鹅事件让“全民智驾”迅速降温。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车上3人遇难。车企过度宣传智驾的安全性,被认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关部门也做出了规范。4月16日,工信部发布《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为“全民智驾”划上政策红线。上海国际车展前夕,众多车企不约而同地将“智驾”标签改为“辅助驾驶”,宣传话术也更强调安全。在终端销售层面,很多容易引发误解的宣传话术也逐渐淡出视野,宣传重心开始偏向空间、座舱和娱乐系统。

或许是“全民智驾”的热潮持续时间太短,从狂热到冷静的转折过于剧烈,从后续上市的车型来看,“全民智驾”并没有真正落实。

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怀滨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智驾的营销过度夸大了它在车辆使用中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泡沫。问界去年的智驾里程占比只有16%,理想不到10%。也就是说,消费者买完之后用到它的概率非常低,以现在的使用频率让消费者额外拿钱买智驾是比较困难的。


▲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

价格战之后,全链路“反内卷”

车市价格战已经打了两年多。虽然车企高管们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内卷,要加强行业自律,相关部门也多次呼吁反内卷,但2025年上半年,车市价格战依然在继续。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就提到:“我们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我们是一家胆子比较小的企业,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

5月底,比亚迪与吉利就再次出手,随后奇瑞等车企迅速跟进。5月23日,比亚迪宣布对旗下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或限时补贴,补贴1.3万元至3.2万元。5月26日,吉利银河对7款车型给出最高1.8万元的现金补贴。5月28日,奇瑞针对旗下四个品牌的33款车型,给出了最高5.5万元的优惠。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当时一周内就有65款车进行了优惠活动,有的车型售价甚至打对折。

车圈苦内卷久矣。在内卷严重的情况下,销量的增长并不能带来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汽车之家CEO杨嵩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过去几年,国内汽车市场明增暗降、厂商多劳寡得。2023年新车销量增长5.7%,而新车均价下降5.2%,预期收入减少2210亿元;2024年新车销量增长7.7%,新车均价下降7.6%,预期收入少了3747亿元。

近两个月,车市反内卷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5月,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等开座谈会,规范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同时引导二手车出口。

6月10日、11日,17家车企相继发表声明,承诺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其中,北汽集团与上汽集团特别承诺,“取消/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6月14日,广汽集团率先公开承诺,即日起,将确保两个月内完成对经销商的返利兑现。此后,宝马、北汽新能源等车企也承诺在60天内向经销商支付销售奖励及返利。

7月9日,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等问题的反映。

在汽车金融领域,“高息高返”模式也受到监管。6月以来,多地银行业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相继发布通知或自律公约,严禁各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

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这段时间以来,“反内卷”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行业主流车企也主动作为,加强自律,特别是快速采取了实质性举措带头维护供应链稳定,维护供应商利益。当前,“反内卷”治理工作还在不断深化,还在采取措施严防“内卷外溢”。

不过,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产能过剩、销量压力、争夺市场份额,车市的竞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他认为,下半年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会下降,但不会完全停止。


▲资料图 图据IC photo

被看衰的合资品牌销量回暖

近期,燃油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03.4万辆,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12.3%;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8万辆,环比增长14.7%,同比增长9.7%。1-6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095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542.6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10.2万辆,同比下降1.8%。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普遍增长。

一汽-大众6月整车销售16.01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5.1%。其中,大众品牌6月销售8.71万辆,同比增长12.5%,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43.61万辆,同比增长3.5%,燃油车市场份额7.6%,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上汽大众6月终端销售9.6万辆,同比上升15.1%。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家族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广汽丰田6月销量6.82万台,环比增长5.6%;上半年销量36.42万台,同比正增长。铂智3X在6月交付6030台;凯美瑞6月销量2.04万台,销量持续攀升;赛那6月销量8846台,上半年同比增长15.8%。上半年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0%。

一汽丰田6月销售7.22万台,同比增长14%;上半年累计销售新车37.78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18.52万辆,占比49%。

合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也出现了几个小“爆款”,东风日产N7累计大定突破2万辆,马自达EZ60小定已超3万台,广汽丰田铂智3X累计订单破3万辆。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合资车企销量回暖,主要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策略的调整。燃油车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国家补贴政策进一步稳定了销量。

合资车企基本都是燃油新能源双线发力。合资车企在燃油车方面具有品牌优势;近两年的促销力度超过22%,自主品牌燃油车的促销力度在18%左右;通过“一口价”解决了价格透明度的问题。新车的外观设计更年轻时尚,配置也有所提升,特别是补齐了智能化短板。

新能源方面,通过本土化缩小与自主品牌的差距。合资车企与宁德时代、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本土供应商合作,或是像小鹏和大众,零跑和Stellantis这样更深入的合作,解决了软件、产品定义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两年前就有迹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会更加明显。

此外,合资新能源车主要发力10万-15万元纯电,而自主品牌在这个价格区间主要是增程混动,双方存在差异。

合资品牌仍然需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有更大突破。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1%,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5.3%。相比之下,自主品牌6月的新能源车份额为71%‌,新能源车渗透率为75.4%。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余冬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