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上半年成绩单亮相,这个省份增速全国第一,什么信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23 00:22:28


作者 | 王战新 申公豹

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正在陆续亮相。

截至7月22日,广东、江苏等19省展现了“年中成绩报告单”。GDP同比增速来看,西藏遥遥领先,是唯一一个增速超过7%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和2024年的GDP增速冠军也是西藏。

工业底子扎实的中部省份湖北和安徽的经济表现也非常亮眼,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2%、6.1%。

宁夏、浙江、河南、江苏、福建、湖南、四川、山东、江西、北京、贵州、广西、内蒙古、辽宁等省份的经济状况良好,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线(5.3%)。云南和广东表现相对不理想,GDP同比增速还不到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GDP数值来看,广东和江苏的今年上半年GDP差距为1757.6亿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1916.2亿元,出现了近5年同期最小差距。山东上半年GDP独占“5万亿”一档,浙江独占“4万亿”一档。

这四个省GDP总量加起来约有230743.2 亿元,约占全国GDP的34.93%。“经济大省挑大梁”,依然是主基调。

看完这些数据,人们不禁要问:西藏GDP增速遥遥领先,是什么信号?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会不会在2025年出现新的变数?


在31个省市区中,西藏的经济情况最为特殊。

翻开西藏上半年的经济通报,会发现有一项数据特别耀眼,“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0个百分点”。

所谓“固定资产投资”,就是围绕公路、铁路、房屋建筑、公共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项目。

近年来,很多省份逐渐放弃了用投资马车拉动经济的做法,转攻内需和外贸。但对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万、地处内陆高原的西藏来说,本地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天花板较低,想要翻身致富,必须持续加大政府投资。

投资目前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东部省市的帮扶。2024年,西藏取得转移支付收入2568.4亿元,人均收获7万元,是贵州的7倍、广东的36倍。

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发达省市,还会向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仅广东一省,就为西藏林芝市投入了134亿元资金、完成了900多个项目。

可以说,西藏的发展成就是举全国之力托起来的。

国家在西藏砸钱搞建设,不只是为了经济回报,更要算、算长远账

刚刚正式官宣的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墨脱水电站),也能佐证这一点。试想一下,如果把这1.2万亿元资金放到西北地区搞光伏,或者去沿海地区搞核电,发电效率会不会更高一点,经济回报会不会更多一点?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元淦恭摄)

超级工程放在西藏,就是为了造福藏也是为了维护边疆稳定,重塑地缘格局。

要知道,这个世纪工程距离中印实控线仅约20公里,围绕水电站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如公路以及更多人口的聚集),加上未来途经此地的川藏铁路所形成的基建网络,将使得藏南地区与腹地不再有地理与时空上的隔绝,极大震慑某些国家对藏南的觊觎。

与西藏相似,新疆、青海、宁夏等省份也扮演着特殊身份,能够获得普通省份难以想象的优待。以新疆为例,2025年40余家中央企业计划在新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3800亿元。

大国边疆,任重道远。


不过,从全局来看,要论经济带动能力,还得看东部经济大省。

目前,粤、苏、鲁、浙四省财政收入占全国的30%以上,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常年贡献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的60%以上。经济大省发展得好,整个经济形势就好,我们解决各种民生和发展问题就有了信心和底气。

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除了量的贡献,更有质的突破。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新兴产业的贡献突出。在几个经济大省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广东: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23.0%、58.2%。 山东: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3.0%;汽车、铁路船舶、电子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6.2%、21.1%、21.9%。 江苏: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2.3%;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笔记本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5.7%、65.2%、47.3%、43.3%。

从企业层面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大省涌现了一大批足以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企业,比如说“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广东七剑客”(美的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华数机器人、众擎机器人)。

不过,经济大省内部有不小的差异。

以城市格局为例,江苏搞的是“雁阵模式”,苏南城市带头飞翔,苏中苏北城市紧随其后,十三个城市均为全国百强城市;广东搞的是“金字塔模式”,广州、深圳高居一线,佛山、东莞、惠州、江门、珠海、中山位列二线,粤东西北城市有待开发。

改革开放前期,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占据优势,塑造了“东南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佳话,经济增速高于江苏。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形成了“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新格局,广东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大。所以,两省的经济差距有变小的趋势。

不过,低调务实的广东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手抓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一手抓新消费和高端服务业。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广东和江苏的GDP竞争,谁高谁低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两大强省都在奋力前行,都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都在为中国经济巨轮提供强劲动力。


比起人气极旺的广东,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云南、山西、黑龙江等资源型省份。

2023年以来,云南、山西、黑龙江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期,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黑龙江GDP增长率只有2.6%,2024年山西GDP增长率只有2.3%,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低到令人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当地人才也在持续流失。从2022年到2024年,云南、山西、黑龙江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37万、35.4万、70万。


这三个省份都是靠矿产资源起家的,黑龙江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西原煤产量超全国四分之一,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和“水电之乡”。

凭借资源优势和“大基建”浪潮,它们都有过一段辉煌史,50年代哈尔滨一度位列直辖市,00年代山西煤老板横扫北上广楼盘,10年代云南遍地都是旅游地产大盘。

但随着矿产资源的降价减产,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萎靡,它们就从KTV转到了ICU,财政日益紧张,基建日益老化,烂尾楼林立,人才不断外流……

考验,也变得日益艰巨。


乱云飞渡之间,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

不管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或东北省份,都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发展经验。一心挖矿卖矿,不行;大搞房地产和基建,也不行;All in传统工业,同员工不行。

只有狠抓科技创新,探索先进制造业、新消费、现代金融、高科技等风口,才能对抗经济下滑的惯性。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

参考资料:

1、《本刊策划丨为什么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广东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2%》,广东发布

3、《援藏30年联动报道:广东⇄林芝,南海潮涌雅江边》,西藏发布

4、《雅鲁藏布江开建“超级工程”,高层意图何在?》,元淦恭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