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比医院专家号还贵三倍,但值得。”在广州一家色彩诊断工作室外,刚完成“四季十二型”测试的95后白领陈末,对色彩诊断服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如今,色彩诊断服务正成为年轻人自我形象管理的新宠。个性化形象经济浪潮席卷,色彩诊断师凭借一块色布与专业眼光,为年轻人绘制专属色彩图谱。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四季十二型”“个人色彩测试”等关键词热度飙升,相关笔记分享动辄数万点赞。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两年与“色彩诊断”“形象顾问”相关的新注册企业数量显著上升,国内现存造型设计相关企业2.11万家,2024年全年注册1583家相关企业。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739家。色彩诊断服务正从一线城市快速向佛山、东莞、无锡等新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扩张。
这股色彩风潮背后,是年轻人对个性化形象塑造的强烈渴求。从传统审美中解放出来的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盲目跟随潮流,他们渴望找到专属于自身的独特表达。但当高昂收费与行业标准缺失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关于美丽的投资背后,是消费者为自我认同的焦虑买单,还是新兴服务业态的价值重构?
(正在做色彩分析的消费者)
01
色彩顾问:为美丽“把脉”的造梦者
“在我看来色彩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暑假,佛山色彩分析师朱缨的工作室近来总是预约爆满,在她的顾客中不乏许多Z世代。她推出的“四季十二型”个人色彩测试定价468元,在行业中属于中等价位。但朱缨介绍,完整测试需近两小时,通过上百块精心校准的色布在顾客颈下反复比对,细致观察肤色、发色、瞳孔色在冷暖、深浅、饱和度上的微妙变化。
“当那块真正属于她的‘本命色’覆上来,顾客的眼神瞬间就亮了。”朱缨描述这一过程充满成就感,“那一刻的惊喜,仿佛她们内在的光芒被色彩真正唤醒。”朱缨认为,色彩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朱缨介绍,色彩诊断师提供的远不止一张色卡。服务还包括详尽的“用色指南”,涵盖服装、配饰、妆容甚至染发建议,目标是为客户构建一个完整、和谐的色彩体系。部分高端服务更延伸至陪同购物、衣橱整理等深度项目。从色彩出发,带动的是一个人整体形象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会默默影响个人气场,与个人能力形成合力的。”
(色彩诊断工具)
02
美丽背后的价值与争议
“目前定价确实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四季十二型”“个人色彩测试”等关键词热度飙升,相关笔记分享动辄数万点赞。但色彩诊断服务的价格跨度极大,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市场上既有朱缨这样定价数百元的亲民服务,也充斥着动辄上千元的高端选项。上海某知名工作室的“黄金时段诊断师”收费高达一个小时1280元,宣称结合了“西方科学理论与东方美学意境”。然而行业收费标准模糊,定价主要依赖所谓“口碑”和“资历”,缺乏统一依据。
从业门槛同样成谜,色彩诊断行业尚未建立权威认证体系。虽有机构提供短期培训并发证,但培训内容、周期和考核标准差异巨大。一位只经过两周培训即上岗的“新手顾问”私下坦言:“理论学得快,真正精准判断,还得靠大量练手——顾客某种程度上成了练习的‘素材’。”
巨大的利润空间是吸引入局者的核心动力,另一位资深从业者算了一笔账:核心工具色布约千元,场地月租数千元,主要成本在于时间与经验积累。成熟顾问日接待2-3位顾客,月收入数万并非难事。如此看来,色彩经济看似无形,却悄然构筑起一个可观的市场。
(相关色彩诊断报告)
03
理性消费为美丽投资划清边界
“色彩理论可以自我学习”
色彩诊断服务满足了年轻人对“科学变美”的想象。但其高昂收费与模糊效果常引发争议,“花800块,就告诉我什么颜色适合我?”“测完还是不会搭”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资深美容教育培训从业者张骅表示,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其“科学外衣”。“肤色、光线条件、情绪状态甚至测试环境都会影响结果。色彩理论有其参考价值,但绝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诊断结果更多是提供方向性建议,而非不容置疑的“色彩律令”。
面对高昂服务,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张骅称,消费者需要评估是否因职业形象急需提升,还是一时兴起?同时,需要考察顾问是否有相关资质、专业背景和真实的客户反馈。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服务范围(是否含妆容、购物指导等),避免对效果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消费者也要学会善用免费资源,从大量专业书籍、可靠博主分享中学习基础的色彩知识。
在色彩经济的热潮中,消费者对美的追求不应被异化为盲目跟风与过度消费。真正的“色彩自由”,始于对自我审美的清晰认知与独立判断。色彩诊断的兴起,映照出年轻一代对自我形象掌控权的珍视。然而,在行业标准尚未健全、定价体系尚不透明的当下,消费者需保持一份清醒:为美丽投资固然无可厚非,真正的“好看”,最终根植于个体的自信与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