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超颖电子IPO:超八成营收靠“外人”,负债高企或致增长陷困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览富财经网 时间:2025-07-24 16:25:14

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颖电子”)主板IPO提交注册。

2023年底,超颖电子的主板IPO申请便获上交所受理,标志着其上市进程的正式启动。在问询阶段,其资产负债率、外销收入占比成为监管重点关注问题。此外,印制电路板(PCB)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也令超颖电子的业绩增长明显乏力。



优势不足净利润增幅下降

超颖电子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显示、储存、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公司以汽车电子PCB为主,是国内少数具备多阶HDI及任意层互连HDI汽车电子板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

近年来,在汽车电子、AI服务器市场需求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印制电路板行业的发展也迎来质与量的同步飞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B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9年全球PCB产值将达946.61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增速5.2%。其中,中国2024年PCB产值412.13亿美元,占全球56%。

行业预测,PCB在2025年持续受益于AI、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领域的爆发式增长,行业高景气周期延续,预计全年维持供需紧张状态。

行业发展前景如同一个“巨型蛋糕”吸引无数企业前来厮杀拼抢,行业竞争也悄然加剧。在超颖电子招股书中,其将深南电路、景旺电子、沪电股份、胜宏科技、奥士康、博敏电子等列为同行可比公司。

但在营收规模、资产总额、研发投入等方面,超颖电子均不靠前。在营收规模方面,2024年深南电路、景旺电子、沪电股份、胜宏科技均超过百亿,净利润均超10亿,超颖电子营收仅为40.24亿元;资产总额方面,深南电路、景旺电子、沪电股份、胜宏科技同样均超过百亿,奥士康、世运电路、博敏电子均超80亿,超颖电子仅为67.97亿元;研发投入方面,超颖电子的占营收比最低,为3.27%。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超颖电子并不占据优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1415.93万元、365625.25万元、412361.7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082.80万元、26615.53万元、27621.73万元,净利润增幅明显下降,2025年更是直接步入下行通道,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超颖电子预计净利润为21800万元至23800万元,同比下降9.49%至1.19%。

负债高企资金压力大

在超颖电子的招股书中,资产负债率数据分外“亮眼”。2022年至2024年,超颖电子分别高达72.14%、68.75%、72.83%。

就资产负债率的通用参考阈值来看:50%以下:通常被认为是“低负债”,企业财务结构稳健,偿债压力小,财务风险较低;50%至70%属于“中等负债”区间,多数成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处于此范围;70%以上常被视为“高负债”警戒线。此时企业负债占比过高,利息支出压力大,可能面临偿债困难,财务风险显著上升;90%以上属于“极高负债”,企业资金链脆弱,依赖借新还旧维持运营,破产风险较高。

目前,超颖电子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高负债”警戒线,且公司本次上市的募资用途也进一步证实了超颖电子正在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超颖电子本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66000.00万元,其中,40000.00万元将用于“超颖电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高多层及HDI项目第二阶段”;26000万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将近40%的募集资金将用来补流还贷,而这还是迫于监管压力所下调过的募资金额。在此前的申报稿中,超颖电子计划募集总额是10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为6亿元,一度被质疑“圈钱”。可看出超颖电子对资金渴求的迫切程度。

超颖电子有多缺钱?债务结构显示,2024年其短期借款激增至17.26亿元,2023年该数额还只有8.71亿元,同比翻倍;应付账款达20.38亿元,占流动负债近50%。公司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总计高达49.50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仅5.65亿元。



高负债也为超颖电子带来沉重利息负担,2024年其利息支出为1.03亿元,占净利润的37.32%。

代理商协助销售收入占比畸高

在超颖电子处于增长状态的营业收入当中,有超高比例来自公司代理商协助销售收入。2022年至2024年,代理商协助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备考)分别为 88.39%、89.72%、 82.71%,该比例远超同行,可以证明超颖电子自身几乎没有销售团队。

据了解,代理商协助销售是指企业(供应商或品牌方)通过与第三方代理商合作,利用代理商的资源、渠道或专业能力,共同完成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的过程。作为中间方,代表企业与终端客户或下游渠道对接,承担部分销售职能(如推广、签约、服务);企业则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及品牌授权,制定销售策略和价格体系,可能提供培训或市场物料支持。

这种模式无需企业自建销售团队,在公司成立初期可降低人力、运营和市场风险。代理商的专业能力和本地化资源可加速销售转化,并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调整合作策略(如增减代理区域)。但长此以往,代理商协助销售却存在诸多“雷”点。

第一,利润空间被压缩,议价权弱势。代理商通常会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导致企业实际到手的收入低于终端售价。若代理商占比过高,企业对定价的控制权被削弱;若代理商强势(如掌握核心客户资源),可能要求更高分成、压价采购,进一步侵蚀利润。

第二,渠道控制力弱,客户资源流失。代理商直接对接终端客户,企业可能难以掌握真实的客户需求、消费习惯等核心数据,导致产品迭代、营销策略脱离市场。更严重的是,客户资源归属于代理商,若代理商终止合作、转投竞品,企业可能瞬间失去大片市场,且难以快速重建渠道。

第三,长期战略受限,抗风险能力下降。过度依赖代理商的企业,在市场变化时灵活性不足:若行业出现新趋势(如线上渠道崛起),代理商可能因自身转型慢而拖累企业布局;若遭遇经济下行,代理商缩减采购,企业营收会直接受冲击。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超颖电子的代理商协助销售收入占比畸高,2023年一度冲至90%。如果与代理商的合作有任何变动,均可令超颖电子目前所有的客户、市场、营收额度化为乌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