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
7月23日,四川省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亮点主题采访活动从成都正式出发。
聚焦高质量发展,第二站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市金牛区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在这里寻找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故事。
走进腾盾科创的展厅,一架架造型各异的无人机照片无声讲述着这家企业的“硬核”基因。
成立于2016年的腾盾科创,短短8年间已成长为国内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的头部企业,不仅是国家级和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更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挂帅”优胜单位。
“今年,我们研发的‘混江龙’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成都成功完成小河流水面起降,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在该场景应用的空白。”四川腾盾科创党委副书记张杰伟介绍,这款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达万米,依托北斗卫星实现精准控制,能广泛应用于无机场但水面资源丰富地区的空中应急救援、林草防火监视、河道巡查、水文地质勘测、生态监测及人工降雨等领域。
“我们的产品谱系就像无人机的‘百科全书’。”张杰伟向记者介绍道,尤其在高原起降、远洋作业等极端场景中,腾盾的无人机已多次在应急救援、气象监测等领域“挑大梁”。这种技术底气,让企业成为低空经济浪潮中不可忽视的“四川力量”。
四川腾盾科创党委副书记张杰伟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面对低空经济的蓝海,腾盾科创的布局始终快人一步。
张杰伟介绍,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公司新组建的星途领航、良远智能和极塞斯科技三家子公司,如同三驾马车,分别拉动商用无人机、机载智能系统、低空智联网的研发应用,构建起“母公司筑基、子公司拓界”的产业生态闭环。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让企业在竞争中握有主动权,更以点带面推动四川低空产业向集群化进阶——当无人机整机、核心部件、智能系统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区域产业竞争力便有了坚实支撑。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腾盾科创始终保持着“啃硬骨头”的韧劲。坚持正向设计理念,意味着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要从零开始、自主探索。正是这份执着,让企业在低空物流飞行平台、智能载荷管理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打造出双尾蝎D大型四发无人机等“空中利器”。
而今年3月“混江龙”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成都小河流水面的平稳起降,更堪称一次突破性的场景创新——当无人机摆脱对机场的依赖,在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自由穿梭,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领域便迎来了效率革命,这正是技术创新拓宽经济边界的生动注脚。
无人机
不仅如此,深耕四川大地,腾盾科创的发展始终与区域脉搏同频。
好消息是,在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100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建设正酣。这座预计明年底投用的创新基地,不仅是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见证,更将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强磁场”。当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协同在这里无缝衔接,成都低空经济的产业化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从实验室的图纸到蓝天中的身影,从单一产品到产业生态,腾盾科创的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藏在对创新的执着和对实业的坚守中。在四川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征程上,这样的企业正以创新之翼,托举起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低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