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懂车帝智驾排名太震惊!鸿蒙智行率先回应,智驾不要第一要安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电车通 时间:2025-07-26 00:20:28

要说这两天汽车圈的流量中心在哪里,除了懂车帝推出的大型辅助驾驶安全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应该没有别的了。

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和新能源汽车热议的智驾有关,另一方面,本次测试项目之多(包含了许多场景测试,甚至是事故场景还原),品牌覆盖之广,阵仗不一般。

令人意外的是测试结果,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为例,2023款的特斯拉Model 3(参数丨图片)后轮驱动版和Model 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位列前二,6个事故场景模拟中只有1个不通过,断层领先下面的其它车型。

而在9大城市事故场景模拟里,结果又出现了不同,虽说通过率依旧是特斯拉第一,但和智界R7、阿维塔12等车型相比,拉不开显著的差距,或许在城区相对低速的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应对能力会更强一些。



(图片来自懂车帝)

这样的测试结果,应该是超出了许多人的固有认知的,毕竟排前的数款新能源车型,都是配备了激光雷达(有的不止一颗)+视觉的高阶智驾方案,理论上有更充分的安全冗余和向前感知距离,显然,质疑声音不是空穴来风。

这场“智驾大考”被海外的马斯克转发到X平台,并表示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拿到了中国测试路况的最好成绩。此外,他还说特斯拉正在添加来自世界模拟器和测试轨道的训练数据,以实现6个高速事故场景的覆盖。



(图片来自X)

一直不被看好的特斯拉FSD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前提下拔得测试头筹,一下子媒体和网友都炸开了锅,质疑懂车帝测试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掀起了一阵“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发掘各种能证明不严谨、不专业的画面细节。

尽管懂车帝已经对各种疑问做出回击,但仍然没能平息外界以及车企的不满,今天,鸿蒙智行率先做出了“不予置评”的强硬回应。大家的注意点在于,部分车型的测试条件和其它车型不一致,比如初始速度更高;部分测试场景通过人工干预,迫使智驾终止了避险等,这让许多人想起了之前的冬测风波。

当然,这场声势浩大的智驾大考究竟要怎么收场,不是我们能说了算,只能说外界的质疑并非毫无理由,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而懂车帝这一句看似对争议“无力挣扎”又苦口婆心的回应,让电车通格外注意:

“有的人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第一,而我们更关心你安不安全。”

是智驾的大考,也是“拨乱反正”

就在懂车帝发布《懂车智炼场》栏目内容不久,公安部宣传局第一时间出来表态,明确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同时表示将在法规配套、宣传提示、车企管理三个方面展开加强工作。

小通这才意识到,《懂车智炼场》栏目的定义并不是纯粹的、带有对比性质的智驾大横评内容,而是一档给汽车智驾“拨乱反正”的安全科普项目。懂车帝相关工作人员今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推出这档节目的目的在于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相关功能和安全边界。虽说内部没有做任何官方排名,但通过率结果的出现依旧将各家车型分了个高和低,更何况,还是被外界质疑测试不严谨的前提下。



(图片来自懂车帝)

但测试结果并不是电车通这次讨论的范围,现象是,不少用户给予智能辅助驾驶过分的信任,把汽车的主要决策和行驶权力交给了汽车,更激进的一些做法则是激活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后呼呼大睡,用配重块绕过了系统检测机制,甚至还要拍下视频发到网上,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

而有的因为太信任智能辅助驾驶,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主动接管,酿成交通事故。并不是小通危言耸听,近两年因智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并不少。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懂车帝并没有采用常规的高速、城区通行场景进行常规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对比,而是通过各种模拟各种交通事故场景,如突然消失的前车、高速临时占道施工等,来考验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如果是把这场测试当做是一场单纯的智能辅助驾驶考试,显然会存在很多没被统一、难以统一的变量和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初始速度、跟车距离等不一致因素,以及人工干预等各种没摆上台面展现的,还有像软件版本、车辆状态,官方都没做详细的说明。换言之,这的确是一档很有话题性的节目,但电车通不认为这是一档适合用来做智驾能力参考的视频。



(图片来自鸿蒙智行)

从警示角度出发,这档节目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出发点是好的,通过这种“揭露伤疤”的手法去呈现智能辅助驾驶的另一面,给智能辅助驾驶降温,告诉外界:辅助驾驶终究只是辅助,同一场景它或许有几次成功,但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人才是汽车的第一责任人。

正如懂车帝说的那样,谁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够安全。

“要用就用好的智驾”和“不依赖智驾”并不冲突

不可否认的是,从能力去看,这一波智驾大考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智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测试条件如果也出现了变动,那么这就不是一场具备科学依据和工程价值的“测评”节目。

一声声“不予置评”能够看出鸿蒙智行对懂车帝智驾测试结果的严重不满,而在电车通看来,两家所追求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安全,只是不依赖智驾带来的安全,和用更好的智驾带来的安全,方式不同,二者并非站在对立面。

然而,即便如此,为了给智驾降温而进行不公正的对比测试,并不算恰当的做法。行业需要让消费者重新建立对智能辅助驾驶的认知,和对道路安全的敬畏,同时也要认同真正优秀的智驾方案。

作为国内智能辅助驾驶第一梯队,鸿蒙智行的能力有目共睹,一方面体现在亮眼的辅助驾驶报告,2025上半年鸿蒙智行驾驶报告显示,鸿蒙智行累计避让200万次,总驾驶里程为16.7亿公里,人均辅助驾驶里程为460公里/月,用户活跃度高达94.8%。



(图片来自鸿蒙智行)

另一方面来自汽车行业的普遍认可,许多车企已经明确了和鸿蒙智行的合作,在新车型/换代车型上引进华为的高阶智驾技术,如果没有足够稳定可靠的表现,背后显然不会有追随者。

即便是智驾多次陷入舆论危机,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有所收敛时,鸿蒙智行是为数不多站出来加强宣传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只有安全、好用,才能让用户敢用、放心用。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将其看作是“自动驾驶”,只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少些担忧和不安。

所以,电车通认为智驾安全宣传跟智驾横评需要区分来看待,不严谨的测试方式我们不认可,但“用好的智驾”和“不依赖智驾”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

同时,作为消费者要充分意识到,不同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区分,以及人类司机和辅助驾驶之间的关系,别被夸张的营销话术影响。用智能辅助驾驶本身并没有错,前提是带着安全意识去用,用好的智驾方案。

写在最后

写到最后,一位亲戚转发了懂车帝的栏目,并跟小通说:“不要相信智驾”。作为汽车从业者,小通很欣喜看到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也见证了辅助驾驶的从无到有再到好。实际上,就个人经验而言,智能辅助驾驶试过不少,心情上会有些紧张和期待,但还是更倾向自己去开。

并不是小通要给智能辅助驾驶泼冷水,只是希望无论多需要智能辅助驾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有多可靠,本质上都是辅助,我们仍然是主导汽车的角色,因错误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导致交通事故,负责的仍然是驾驶员。

在未来,智驾不是为了分个高低,可能在策略、风格上会有一点区分,但总体表现大概会是趋同的,现阶段争高低,除了满足自己的情绪之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鸿蒙智行的不满,主要还是对懂车帝测试的不严谨,不一定是反对背后的安全教育意义。

只能说,这场沸沸扬扬的智驾大考终究会落下帷幕,电车通更在意的,还是巨大的正义的背后,有没有让真正需要安全教育的车主,学到该学的东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