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大会的热潮中,人工智能(AI)再度跃居讨论的风口浪尖。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在一系列与媒体的深入对话中,细致剖析了AI智能体的当前进展及其未来导向,尤其是它们在大模型应用中的核心作用。
周鸿祎强调,尽管诸如DeepSeek等大模型已实现了重大进展,但在实际应用层面,它们更多被局限于聊天工具的范畴,未能充分展现其作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的巨大潜力。智能体的涌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推动大模型能力迈向全新境界。
智能体被视为大模型进化的新里程碑,其中大模型如同智慧的大脑,而智能体则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负责将智慧转化为行动。周鸿祎指出,智能体不仅能操作多种工具,如编程软件、网络浏览器等,还能依托大模型的规划能力,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成为用户的得力助手。
在智能体的发展蓝图上,周鸿祎描绘了两种主要路径:一是由大模型厂商直接孵化,例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 Agent;二是由应用产品企业基于现有大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如Manus。他指出,尽管OpenAI的智能体在功能上有所提升,但与Manus及360的纳米AI相比,其综合能力仍显逊色。
然而,周鸿祎也不避讳谈及智能体在国内面临的挑战。高昂的AI运营成本、难以为继的广告模式以及国内用户尚未形成的付费习惯,共同构成了智能体在国内市场商业化的难题。Manus近期选择退出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便部分源于此。
尽管如此,周鸿祎对智能体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应用场景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智能体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他预测,未来企业市场将更加倾向于部署专业智能体,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谈及DeepSeek时,周鸿祎表示,尽管其官网访问量有所下滑,但DeepSeek对中国大模型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开源共享,DeepSeek避免了行业内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为中国大模型产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透露,包括360在内的多家企业正在利用DeepSeek模型开发智能体。
周鸿祎还关注了国产芯片在AI领域的崛起机遇。他认为,尽管国产芯片与国际巨头如英伟达相比尚存差距,但在推理芯片领域的发力,有望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他强调,只有通过实际应用和持续优化,才能推动国产芯片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个人层面,周鸿祎同样积极适应AI时代的变化。他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塑造个人品牌,为360产品带货。他透露,未来计划利用AI技术打造多个智能体,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