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眼财经v
在美团外卖、淘宝闪购、京东外卖斗得正酣之时,京东突然祭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7月22日,京东宣布自营外卖业务七鲜小厨正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京东宣布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10亿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合作研发,由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品控。
此外,京东将投入百亿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这便是刘强东前不久接受采访所说的,外卖行业将出现一个与美团外卖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京东七鲜小厨并非首创,此前已有不少企业尝试过这种餐饮外卖模式。
前有黄太吉
2015年,黄太吉曾以相同逻辑打造外卖航母,吸引黄记煌、东方饺子王等品牌入驻,却在一年内迅速崩盘。黄太吉之所以在短时间崩盘,主要还是以下几大原因造成。
其一,黄太吉未能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定位,盲目与大型外卖平台竞争,犯了不自量力的大忌。黄太吉将所有外卖平台视为对手,试图自建外卖平台,导致被主要外卖平台下架,失去了大量用户和流量,面对美团、饿了么等巨头的竞争,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其二,自建外卖平台投入巨大,黄太吉资金消耗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运营。
黄太吉当初过于自信,也低估了外卖平台需要消耗的巨大资金。
其三,黄太吉外卖工厂店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订单延误和客户流失。
此外,黄太吉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跟不上,运营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最终无力再继续运营下去。
后有美团浣熊食堂
相比京东的七鲜小厨,美团浣熊食堂则起步更早,2024年底开始试点,2025年初正式铺开。不过相比京东七鲜小厨高调亮相不同,美团浣熊食堂则更显低调。
美团预计3年投入1000亿元,全国建1200家浣熊食堂,覆盖超1万家餐饮商家,从撮合交易的平台方升级为食安基建服务商,通过重资产投入形成竞争护城河,差异化应对饿了么等竞争对手。美团浣熊食堂并非简单的外卖商家聚合体,而是从供应链源头到消费者餐桌,构建起一套系统、透明、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美团浣熊食堂作为美团在外卖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自建厨房导致前期投入巨大,盈利依赖于规模化后的订单密度。跨店订单中,若某商家出餐慢,可能需要拆单配送,影响用户体验。尽管浣熊食堂通过摄像头和供应链日志重建信任,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看得见的干净支付溢价仍需验证。
京东七鲜小厨并非革命者
京东七鲜小厨此番高调现身,究竟是不是刘强东口中完全不同的外卖模式?
七鲜小厨的核心在于集中化生产,通过设立仅做外卖、不设堂食的中央厨房,大幅降低单份外卖分摊的租金与装修成本。更关键的是,所有原料由京东供应链统一提供,集中采购显著压缩食材成本,同时通过标准化流程(包括炒菜机器人等技术)确保全国门店菜品口味与份量高度一致。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七鲜小厨和当前的美团外卖、饿了么确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外卖模式,但是七鲜小厨跟美团浣熊食堂的外卖模式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而是借鉴了浣熊食堂的外卖模式,通过供应链整合,来实现餐饮外卖自营。
京东打造七鲜小厨主要的优势首先在于统一供应链
,京东做供应链这么多年,在供应链方面确实积累了成本和品质方面的优势,通过集中采购一方面确定了原材料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食材的安全。
七鲜小厨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对传统快餐外卖商家而言,这场冲击并非简单的订单分流,而是底层商业逻辑的颠覆。
不过七鲜小厨前期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即便对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三年时间10000家门店,需要京东投入大量资金在租金、人力和运营上,虽然京东希望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但在初期阶段,成本控制仍是一个挑战。
此外,七鲜小厨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品质,这对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确保食材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稳定,一旦出现食材安全问题,对整个品牌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由此看来,京东七鲜小厨此次重磅推出,只是在借鉴黄太吉和美团浣熊食堂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自营外卖餐饮,就像京东商城由自营和平台模式组合运营一样,未来的京东外卖也将由外卖餐饮自营和平台模式共同组成,这种外卖餐饮自营只是当前外卖餐饮配送的一种补充,而非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