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宇树和智元,快把优必选挤下牌桌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源媒汇 时间:2025-07-25 15:55:22
选择决定结果。

作者 | 源媒汇 谢春生

近来,两则巨额中标订单,彻底掀开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新老之争。

6月25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布一则中标消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成功拿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杭州中移)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标的项目总预算约为1.2亿元。天眼查显示,杭州中移为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

上述项目划分为2个小采购包,其中采购包1采购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预算0.78亿元,由智元中标;采购包2采购包含小尺寸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约为0.46亿元,由宇树中标。

此次采购,创下国内最大单笔(招标)订单。

图片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

不过很快,该纪录便被人形机器人一哥优必选打破。

7月18日,天眼查更新一条中标消息,优必选成功拿下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是目前已公开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单家公司单笔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刷新人形领域的中标纪录。

图片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过去一年,伴随着宇树、智元的爆火,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的优必选,多少显得有些落寞。尤其是智元通过反向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将其与宇树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之争推向高潮,似乎让人忘了,两年前便已在港股上市的优必选,才是人形机器人一哥。

人形一哥风头被抢

不甘被宇树们抢去风头的优必选,开始反击。

7月22日,优必选在港股发布配售公告,公司与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协议,以82港元/股配售3015.55万股新H股,配售筹集所得款总额、净额约为24.7亿港元、24.1亿港元。

这并非优必选首次配售,过去一年,公司共计发起过四次配售。首次配售发生在2024年8月,所得款项净额为1.2亿港元;此后三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分别为4.1亿港元、5.5亿港元和8.8亿港元,共计19.6亿港元。

从披露的配售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两点:1、用于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发展;2、偿还金融机构授信业务项下的到期款项。其中,前四次配售用于偿还金融机构授信业务项下的到期款项,占比分别为74.99%、37.58%、65.04%和33.09%。

换言之,公司前四次配售所得款净额,起码超一半用于偿还债务。

此前,优必选多番宣称与多家车企签订人形机器人采购意向合同,譬如今年4月宣布与采购方签订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涉及产品主要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C,相关产品将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环节。

可从交付情况来看,并不理想。据综合报道,2024年,优必选仅交付了10台人形机器人,贡献营收3500万元,这与其此前高调宣传的产业化落地形成鲜明反差。

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优必选实现营收分别为10.56亿元、13.05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12.65亿元、11.6亿元。低交付量加上常年亏损,市场对优必选的商业化能力难免产生质疑。

图片优必选2024年年度报告

与之相比,后起之秀宇树的战绩则要亮眼许多。

在今年6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创始人王兴兴曾透露,公司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此前亦有投资人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每年都保持着盈利状态。

也就是说,宇树的营收不仅达到了优必选的规模,且已盈利多年。

回溯过往,优必选其实错过了不少机会。譬如,在宇树靠春晚爆火之前,优必选曾四登春晚舞台,可惜没能得到观众的赏识。

据综合报道,早年因路线之争,优必选还错过了布局四足机器人的绝佳时机。宇树则凭借对四足机器人的精准押注,不仅拿下大部分市场份额,更率先实现盈利。

另外,在人形机器人的交付上,宇树更是碾压优必选。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机器狗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实现交付量突破1500台,是同期优必选交付量的150倍之多。

这不免让头顶人形机器人一哥光环的优必选有些难堪。

两位后起之秀强势超车

优必选商业化上的拉胯表现,让市场对宇树与智元的追捧显得更加热烈。

7月8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旗下持股平台将斥资约21亿元,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公司66.9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智元实控人邓泰华将成为上纬新材的实控人。

该消息一出,上纬新材复牌后连续录得多个涨停。Wind数据显示,2025年7月8日至23日,上纬新材涨跌幅为641.65%,短短两周时间,公司市值从30多亿飚到200多亿。

截图来源于Wind

智元对上纬新材的反向收购,市场猜测,其或要借壳上市,与宇树争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毕竟,此前外界普遍认为第一股的首选预期是王兴兴执掌下的宇树。

智元发出收购消息不久,宇树便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并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天眼查信息显示,王兴兴合计控制34.76%股权成为宇树实际控制人。这家从浙江大学走出的企业,经过9年发展已拥有超百亿元估值,在今年6月刚刚完成由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领投的C轮融资。

这种你来我往的潜在较量,不仅让火药味变得更浓,同时也让业界将目光聚焦于两位后起之秀身上。

反观优必选,过去一年,能让人记住的事情并不多。除了旗下人形机器人走进各大车企车间实训外,最近一次能稍微引起关注的,还是数月前由其牵头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机器人马拉松上夺冠的消息。

而宇树自今年春晚爆火之后,其人形机器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走红,尤其是持续解锁各类高难度动作,让外界直呼只存在科幻里的场景开始照进现实。

更关键的是,宇树将高不可攀的人形机器人价格打了下来。今年年初,宇树在京东上线的H1和G1人形机器人,定价分别为65万元、9.9万元。与同行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相比,宇树堪称价格屠夫。

不仅在价格上领先,在应用场景上,宇树也攻入优必选引以为傲的工业腹地。

王兴兴透露,2024年宇树已在蔚来的汽车工厂部署了人形机器人去现场搬运零部件等实训,并持续推进;2025年年底前,宇树要在工业场景实现机器人跑通商业闭环的目标。

智元在工业场景上的落地优势也非常明显。天眼查显示,智元先后获得了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等车企投资,其人形机器人产品也陆续走进各大工厂车间。

譬如,数周前,智元便搞了一场机器人进厂打工的直播与安努智能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展了三小时直播,这也是全球首次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

在直播过程中,智元自研的A2-W通用具身机器人,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展现出长时间、高强度等环境下的稳定作业能力。

此外,截至今年1月初,智元通用具身机器人已累计下线1000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可达数千台。

工业场景之外,宇树、智元在家用等应用场景同样布局不断。

从市场热度、产品定价、应用场景再到量产交付和商业化,优必选正在被宇树、智元强势超越。这也让人形机器人一哥优必选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

从早期优必选的遥遥领先,到三国杀,再到宇树、智元的双雄争霸,这背后的关键,其实是路径选择上的分歧。

宇树从四足机器人起家,占据着全球四足机器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以此输血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还相继推出H1、H1-2、G1等人形机器人产品,在工业、巡检、物流等场景逐步探索规模化应用;智元则聚焦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研发。

而优必选早年因内部的路线之争,看起来多少有些摇摆。尽管如今公司也在极力谋求多元化探索,实现商业化与技术上的平衡,不过护城河并不深,甚至陷入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之境。

如今,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资本狂热与技术碰撞的微妙阶段,后起之辈层出不穷。譬如,今年上半年,具身智能行业的投资数量和金额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7月前半个月,便已有云深处、赛那德、星动纪元等至少9家具身智能公司宣布获得融资。

这让优必选面临的竞争又多了几分。

不过,回到行业层面,面临危险的并不只优必选一家。今年年初,高盛紧急调研后泼下冷水人形机器人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可能还要5-10年;未来2-3年内,人形机器人难以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工作效率。

商业化困境是人形赛道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山。即便是智元、宇树联手拿下中移信息的巨额订单,但在规模化应用、商业化等层面仍有待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连行业领头羊特斯拉,也在今年7月初宣布战略性暂停Optimus量产计划,启动新一轮技术整改。重载灵巧手、关节电机、简化机械结构等技术难题,成为横亘在所有玩家面前的共同挑战。

针对商业化、IPO以及行业掉队等问题,源媒汇分别向智元、宇树和优必选致函询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