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冲击显现!美国多行业就业增长已转负、科技业年轻员工失业率大涨,但高盛不信“大失业潮”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华尔街见闻官方 时间:2025-07-27 18:18:15

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AI的爆发,让“AI抢饭碗”的担忧再次席卷而来。

7月25日,据追风交易台,高盛发布研报指出,虽然目前AI对整体就业市场的冲击还比较有限,但在一些对AI最敏感的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裁员和招聘收缩的迹象,比如市场营销、客服中心、平面设计、搜索引擎和软件开发,这些等领域的就业增长已经转负。

另外,科技行业在整体就业中的占比也跌破了长期趋势水平,而年轻技术人才的失业率也比年初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这印证了AI影响应届技术毕业生就业的大量现实案例。

不过高盛还表示,AI的冲击已经在部分行业中率先显现,但AI会在未来十年内不会引发大规模失业。主要原因在于AI相关的技术创新将创造大量新岗位,抵消部分自动化所带来的就业流失。

哪些人最危险?AI眼中的高危职业榜

高盛称,生成式AI目前对整体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整体采用率仍偏低。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公司尚未将AI纳入日常工作流程,仅有9.3%的公司报告称在过去两周内将生成式AI实际应用于生产流程中。

高盛模型测算显示,在目前的AI采纳速度下,未来几年大约有6%-7%的岗位可能被AI取代,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被替代比例可能在3%至14%之间波动。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永远找不到工作。

高盛的估算是,每提升1个百分点的生产率,短期失业率会上升0.3个百分点,但两年后这种影响会消失。AI会让一些人失业,但绝大多数人最终会转岗就业,像以往的科技变革一样。

另外,高盛参考了企业高管评论与学术研究,整理出以下五项关键风险因子评估哪些职业更容易被AI取代。

第一,AI工具不可能完全无误,因此对于那些一旦出错可能带来重大财务或声誉损失的岗位,企业更倾向于保留人工,避免风险。
第二,对于高度重复、结构化的任务,AI的自动化能力最为显著,这类岗位因此更易被取代。
第三,任务之间关联越紧密,越有可能被AI整体性地自动化执行。
第四,若某职业中被AI暴露的任务价值较低,员工在这些任务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则这些任务虽然易被替代,但整体岗位反而较难被完全取代。
第五,企业普遍认为后台岗位的自动化潜力更大。

结果显示,最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具有以下特征。工作内容高度重复(如数据录入、抄表、校对),属于后勤支持类岗位(如行政助理、客服),工作出错成本低(比如文案、电话销售),工资水平主要来自AI可覆盖的任务。


相比之下,那些涉及高沟通、身体与认知结合能力的岗位,如医生、幼儿园教师、上门推销员等仍然较为安全。

AI不是终结者,而是一次结构性洗牌

高盛指出,“技术将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这种观点由来已久,但从历史经验看,其准确率一直很低。尽管历史上不断有人预测技术进步将带来持续性、结构性失业,但现实中,就业总量却持续增长

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一方面毁灭旧岗位,但同时也创造出大量新岗位。这些新岗位要么直接来源于技术革新催生的新行业,要么来源于技术提升产出后所带动的整体需求扩张。

高盛强调,AI不会让人类“失业灭绝”,它只是让劳动力市场进入一轮结构性重塑。回顾历史,美国今天60%的工作在1940年还不存在。这意味着,技术虽然会毁掉旧工作,但也会创造新工作


不过,高盛也提醒,如果经济在AI普及过渡期陷入衰退,总需求下降,企业可能加快用AI取代人工以压缩成本。这会导致失业率短期内大幅飙升,再就业周期拉长,因大量同质劳动者同时寻找新工作,竞争加剧。

但反过来说,如果AI能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可能缓解这种冲击,带动更快的再就业节奏,从而抵消摩擦性失业上升的冲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