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记者潘清)“AISM多模态融合手术导航系统能够突破传统CT建模的局限性,模拟出包含软骨的三维模型,从而解决骨软组织手术导航系统的‘卡脖子’问题。”正在此间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艾生智慧(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信杰介绍说。
今年6月,来自台湾的王信杰和几位大陆伙伴一起创立艾生公司,探索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科技和算法,为骨科手术打造高精准导航系统。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艾生智慧现身“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展区”,与联发科、日月光、英业达等台湾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同台。
这个创新展区是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从联发科的MediaTek天玑9400芯片,日月光的先进封装平台垂直互连整合封装解决方案,到达明机器人公司的视觉飞拍检测,友达数位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再到群真有限公司的虚拟歌手米拉蜜,慧雪科技的接待机器人克鲁泽……形形色色的展品,让观众看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创新亮点,感知两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发展。
作为系列活动组成之一,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27日与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论坛”,探讨两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刘胜,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韩红桂,台达电子研究院院长阙志克等百余位政府部门代表及业界、学界专家在论坛上热议产业趋势、共谋发展蓝图。
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全成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台湾的运算、互连、散热等硬件优势,可与大陆算法、数据与应用市场优势形成互补。他建议两岸成立“边缘AI认证与测试平台”“绿色算力课题组”,并通过构建“两岸共同数字经济圈”,助力两岸经贸交流的升级和创新。
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智领新程 融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旨在有效搭建两岸技术展示与深度对话平台,多方位呈现两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和前景。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深化两岸科技融合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