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年轻力量闪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座城市和AI的双向奔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澎湃新闻 时间:2025-07-29 10:15:22

16岁放弃高考,成为清华特邀讲师;18岁拿到德国大学Offer,却选择退学;后来获得全奖前往美国深造,又因创业中途休学两次。

1996年出生的倪正民,走出一条“不循规蹈矩”的成长路径。从硅谷回到上海后,他开启人生第三次创业,这也是他连续第九年与创业为伴。

他所创办的AI智能体公司flowith,甫一成立就冲上B站热搜榜首,核心产品首日吸引超10万在线用户。


flowith创始人倪正民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人,正成为今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闪耀的力量,数据显示,全国每三个AI从业者,就有一个在上海;上海,已吸引将近30万名AI从业者,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40%。

上海,一座最懂AI的城市,在黄浦江畔连续八年召开的科技盛会,见证了创业者和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更勇敢

早在硅谷创业时期,倪正民就频繁往来上海,将上海确立为创业首选地,是他长期以来的决定。

在不足10人的创始团队中,倪正民是最年长的一位——另一位创始人出生于1998年,最年轻的同事则是00后。

在flowith团队中,似乎每个人的经历都有些“传奇”:有人曾为开发一款工具软件,花费三年、休学,在宿舍编写出上万行的代码,有人夜以继日地搭建心中未来城市的模型,还有人在高中期间就成为了提示词工程的大师。有人放弃大厂高薪奔赴而来,只为摆脱“螺丝钉”式的重复劳动。


flowith办公室

“我们的价值观是:最好的头脑应该去发明、去创造,去改变千万人的生活。”他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或许带些盲目的自信,但一切正向的反馈都在告诉我们:不用按照传统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

1993年出生的智元机器人创始人彭志辉,也曾站在传统和梦想的十字路口。

从交大毕业后,彭志辉通过“天才少年计划”加入华为,两年后却毅然放弃百万年薪,选择了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创业之路——智元机器人由此诞生。

在今年WAIC上,彭志辉和机器人灵犀X2携手登上主论坛,一段轻松互动后,检测到电量亏损的灵犀X2突然“吐槽”:“下次对话前,可以先让我充个电吗?深度对话还挺耗电的。”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彭志辉与灵犀X2的人机对话现场。大会组委会 供图

7月26日,此次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揭晓,智元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摘得SAIL之星奖。

2021年,彼时刚毕业的彭志辉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国家层面十分重视科技和创新兴国,希望自己能在其中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如今蓬勃发展的智元机器人,仿佛是他给自己曾经的心愿交出的“答卷”。

勇敢的创业者,背后依托的是一座勇敢的城市。

早在2017年,上海就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推出“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率先启动人工智能训练师职称评审和认定,对AI相关的创新团队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给予重点落户政策。在奖励方面,上海已推动AI人才专项奖励,每年有大量AI人才获得激励。

在筑巢引凤方面,上海已将“勇敢”二字刻进血脉:不拘一格用人才,方能造就如今AI产业的根深叶茂。

更包容

“当ChatGPT出来的前一年,我们开始创立MiniMax,也是国内第一批大模型公司。”

当1989年出生的MiniMax(稀宇科技)CEO闫俊杰在开幕式上演讲时,听众的眼神专注而动容,仿佛沉浸在他所描绘的未来AI图景。人们不曾知晓的是,这家冉冉升起的上海明星独角兽,在起步时也曾陷入窘境。


AI独角兽公司 MiniMax 创始人闫俊杰

据MiniMax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MiniMax曾经辗转全国多个城市,最终,上海对于草根创客的热情和包容,使他们最终选择深耕于此,“上海在落户政策、资质申报等配套服务方面十分完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资质认定,政府部门会主动指导企业准备材料,帮助企业节约大量时间。”

同为1990年出生的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此次大会亮相时遭遇众多粉丝“围追堵截”,让这位腼腆的企业家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热情的粉丝将王兴兴追到了电梯口,争相与他合影留念。

“公司的第一桶金就是上海给的。”王兴兴曾经多次追溯自己和上海千丝万缕的渊源,在上海大学读研期间,他开创性地开发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XDog,并于2015年参加了上海一项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8万元奖金。


王兴兴

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政务服务,还是大手笔的资金支持,上海始终用最包容的态度面对年轻的AI创业者。

在今年WAIC上,上海宣布将进一步发放6亿元算力券,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支持大模型研发与应用。此外还将对租用本市智能算力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将按照实际租金给予最高30%补贴,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智能算力券;市区两级按照“补早补小”原则,可叠加提供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补贴,对上海部署自主可控智能算力设施的项目,按投资额给予最高10%的建设支持,以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态。

在WAIC设立的Future Tech创新孵化板块中,200余支成立不足5年的初创团队现场展示,其中90后创始人占比超40%。一平方米的创业格子间中,无数青年创业者扎根于此,关于AI的梦想正从这里起航。

更跨界

上海的AI生态,最为人熟知的特点便是全方位、全链条支持,“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背后离不开黄浦江畔的模速空间。

“上海本身就很有跨界范儿,有人在安福路喝咖啡,有人在陆家嘴上班打卡,还有人在江边跑步骑车。”1991年出生的无问芯穹CEO夏立雪向记者表示,“包容跨界的城市更能滋养AI发展——在这里能换位思考,跳出固有范式,让不同背景、学科、领域的人碰撞灵感,从I型人才、T型人才再到π型人才,都能在模速空间相遇,互帮互助,实现产业的融合。”


作为模速空间首批入驻企业,无问芯穹的成长堪称“加速度”:2023年入驻时仅7人,一年多后已成长为大模型赛道的焦点企业,团队规模达150人左右。

在2025WAIC上,无问芯穹携手上海创智学院、联想、新华三、异格以及爱芯元智等智能终端上下游机构,发布三大核心产品“无穹AI云”“无界智算平台”与“无垠终端智能”,迈向让通用人工智能(AGI)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

模速空间揭牌后的600多天,也见证无问芯穹飞速发展的600多个日夜。据模速空间最新披露,其日均Token(词元)调用量突破100亿大关,累计服务10余个智慧场景、支撑100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创新应用,单应用的月活数高达数千万。

“跨界和抛开固有思维偏见,在这个时代非常重要。”1990年出生的“魂伴科技”CEO真地向记者表示,“在模速空间的生态里,不同领域的日常交流带来很多灵感,原本硬件企业和软件企业彼此互不相通,如今魂伴科技作为AI硬件公司,和数字人、二次元、AIGC相关企业成了邻居,大家相聚在上海,相聚在模速空间,就碰撞出新的结果。”

成果

“今年WAIC最大的特点,就是青年力量成为绝对主角,对整个产业带来深刻变革,也为上海创造了独特机遇。”谈到今年WAIC闪耀的青年力量,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向澎湃新闻记者感叹。

截至7月28日14时,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接待了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大会期间现场发布了300余项采购需求,组织了60场项目路演,共招募225个早期创业项目现场展示交流,初创企业与投资人有效对接超过2000人次,现场触达企业意向客户超1200家,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超160亿元。在本届闭幕式上,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智能驾驶、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共有32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超过450亿元。

不仅仅是签约投资,今年大会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技术上也成果颇丰。大会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收录中国AI技术在全球的落地项目,展现技术普惠价值;发布《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呼吁全球共享AI技术成果,打破技术壁垒;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13项具体行动,为全球AI治理提供实践框架。

数据显示,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征集论文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龄仅29岁,博士及在读群体占比79.4%。

彭志辉、闫俊杰、夏立雪、倪正民、王兴兴......这些年轻人选择上海,看中的是上海开放的城市场景、完善的人才生态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上海正因此加速汇聚全球青年AI英才,迎来AI的“春天”。

“留住并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是上海巩固全球AI创新高地地位、驱动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AI标杆城市的关键动力。青年智力的集聚与活跃,是一座城市在AI时代最宝贵的竞争优势。”宋海涛表示。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关于AI年轻力量的故事还在继续。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