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长安荔枝到外卖大战:千年未变的成本转嫁困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华尔街科技眼 时间:2025-07-29 10:57:59
从长安荔枝到外卖大战:千年未变的成本转嫁困局

文/华尔街科技眼Lonny

各位读者:

大家好!

尽管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命运多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名电影的热度。截至 2025 年 7 月 23 日,电影《长安的荔枝》上映仅 6 天,累计票房便已突破 3.21 亿。作为这部电影的票房贡献者,同时也是原著小说的读者,《科技眼・看世界》栏目将由笔者执笔,聊聊那些或许片面、却真实触碰到的电影内核。

小说中,圣人下达岭南荔枝三日达的命令后,正是这个指令,让抽中倒霉彩票的荔枝转运使李善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身为文官,却要完成数理般复杂艰巨的任务。李善德运送荔枝的过程,撕开了盛唐繁华表象下的腐朽:皇权肆意妄为,官场腐败丛生,而这一切代价,最终都由底层百姓承担。若要用一句话为《长安的荔枝》的故事作结,笔者认为最贴切的莫过于这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千里荔枝苦。

拥有李善德这样的执行者,是长安的幸运,可在现实世界中,类似的荒诞决策却屡见不鲜,甚至更为惊悚。

当决策者将目标异化为政绩符号或资本游戏时,必然引发资源错配与系统性风险。《长安的荔枝》不仅是一部热映电影和畅销小说,更是对现实的深刻映照和警示:发展应基于对规律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怀。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覆辙 。

一、长安荔枝:权力主导下的成本外部性转嫁

作家马伯庸在创作《长安的荔枝》时,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获得灵感,将目光聚焦于运送荔枝的小人物李善德,以微观视角展现大唐天宝年间那段隐秘又惊心的故事。

从经济学成本外部性视角看,岭南荔枝三日达的指令背后,藏着一套扭曲的成本逻辑 。李善德为完成任务所动用的驿站系统、砍伐的沿途树木、消耗的驿卒体力与吧百姓劳役,都是未被计入荔枝运输账的隐性成本。

这些成本被权力结构层层转嫁:顶层(皇室)只享受妃子笑的收益,中层(官场)借执行邀功,底层却要承担所有代价。就像成本外部性理论揭示的,当成本不用决策者承担,资源就会被肆意透支。

李善德凭借对数字的敏感和反复试验,设计出精密方案,可这不过是把底层的苦难包装成奇迹,在马伯庸的笔下,盛唐的繁华下,早已埋下资源掠夺的隐患。

二、现实案例:政绩与资本的外部性失控

当代的荒诞决策,同样逃不开 成本外部性 的陷阱,只是换了形式。这与马伯庸在小说中展现的权力逻辑和社会困境有着相似之处,虽时代不同,却有着共通的荒诞与无奈。小说里,李善德为完成荔枝转运的 不可能任务,不得不透支沿途驿站的人力物力,将巨大的执行成本转嫁给底层驿卒与百姓;而现实中,类似的逻辑仍在以更隐蔽的方式上演。

将目光拉回 10 年前的广西:2016 年,柳州轻轨项目以 提升城市形象 为名启动,规划建设 7 条线路、总里程 226 公里,却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 施工方在未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情况下擅自开工,最终因资金链断裂于 2022 年全面停工。2024 年,部分已建成的墩柱被强制拆除,彻底暴露了这场 未批先建 的违规操作本质。

更值得警醒的是,项目直接导致柳州新增 176.95 亿元隐性债务,两任相关官员接连落马。这笔债务的本质,是将建设成本粗暴转嫁给城市未来:本该投入教育、医疗的民生资金,被强行填入政绩工程的窟窿。就像《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为完成任务透支驿站系统,柳州为虚名牺牲了民生根基,最终的成本,终究要由一代代纳税人来承担。

恒大的案例则更具警示意义。2019 年,恒大汽车高调入场,喊着 三年投入 450 亿打造世界最大 的口号,却全然无视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 既不考虑任何技术可行性,也不尊重行业发展的客观逻辑。许家印盲目的乐观和好大喜功的情绪主导下,企业借造车概念大肆融资套现,最终截至 2025 年,相关业务负债已超 700 亿元,子公司接连破产,巨额亏损转嫁给了无辜的投资者与购房者,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这与《长安的荔枝》里杨国忠为彰显权势,硬逼李善德实现荔枝 色香味不变 的逻辑如出一辙:前者是资本为逐利无视风险,后者是权力为虚荣罔顾现实,本质都是将自身决策的成本转嫁给外围群体,最终只留下一片狼藉。

而在当下的商业场景中,外卖大战也呈现出类似的成本外部性问题,许多商家因此面临血亏的困境。

外卖平台为抢占市场,投入大量补贴,商家虽订单量有所增加,但利润却大幅下降。平台会收取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等费用,且商家通常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以一份30元的外卖订单为例,商家可能需支付约40%的费用,综合下来利润微薄。

据媒体报道,深圳王姐猪脚饭店,堂食卖15元的小份猪脚饭,扣除活动补贴、佣金、配送服务费后,店主最终到手不到10元,而成本就要10元,基本无利可图。还有商家为对冲成本压力,选择降低食材品质或减少分量,这又会导致差评率上升,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生意。

此外,外卖大战还导致堂食客流量骤减,一些原本以堂食为主的餐厅,营业额大幅下降,经营状况愈发惨淡。有做餐饮二手设备回收的人员表示,近期回收餐饮门店设备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少商家因难以承受亏损而关店止损。这些案例与《长安的荔枝》中皇室需求转嫁成本的逻辑一致,都是部分主体为满足自身诉求(抢占市场、维持地位等),将成本转嫁给第三方,造成资源浪费与利益受损。

三、破局关键:用制度牢笼锁住外部性的蔓延

无论是长安荔枝的民怨沸腾,还是柳州轻轨的债务泥潭、恒大汽车的破产残局,亦或是外卖大战中商家的经营困境,本质都是成本外部性失控引发的系统性危机。要避免历史重演,需从根源上建立成本约束机制,让决策者无法再将代价轻飘飘地转嫁给他人。马伯庸笔下李善德在绝境中坚守底线、反抗不公,也启示着现实中我们对正确价值观的坚守。

从经济学逻辑看,首先要明确成本归属。就像给荔枝运输立一本明账,把驿站损耗、百姓劳役都计入皇室的消费成本,当代项目也该在决策前算清全周期账单柳州轻轨若提前公示隐性债务对民生投入的挤压,恒大汽车若如实披露亏损对投资者的风险,外卖平台若将商家的实际成本纳入自身运营考量,许多荒诞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决策者的权力必须与承担的成本挂钩:搞政绩工程的要为债务负责,玩资本游戏的要为亏损买单,平台经营的就要为商家的合理权益兜底,如果杨国忠会亲自赔偿驿道被毁的损失,三日达的指令或许就不会轻易发出。唯有让谁决策、谁担责成为铁律,才能遏制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恶性循环。

最终,发展的本质应是收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平衡。《长安的荔枝》告诉我们,当成本总是由无辜者承受,再繁华的盛世也会崩塌。守住这条底线,才能让每一份投入都服务于真实的民生需求,让每一名决策者头上时时高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些 高举高打 的项目泡沫终将消散。它们留下的不仅是烂尾的建筑与断裂的资金链,更是对公共信任的透支 当民众看到耗费百亿的工程沦为废铁,当投资者发现 改变世界 的承诺只是圈钱的幌子,当餐饮商家在平台规则的挤压下入不敷出、渐失信任,社会便会积累对发展叙事的集体怀疑。唯有回归常识,让每一分投入都对应真实的需求,让每一个决策都经得起时间检验,才能避免重蹈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历史覆辙。

让合理的目标落地,让执行的代价可控。切莫清风拂过荔枝树,豪言壮语终成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