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行进中国|0.1毫米 看飞机的“皮肤文身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人民网 时间:2025-07-29 18:24:34

人民网记者 王波



飞机蒙皮。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飞机的“皮肤”有多厚?答:最薄处只有1毫米多。

铣削刀具和顶撑装置从两侧分别对准飞机蒙皮的同一个点,霎时,银色碎屑伴着水花飞舞,蒙皮开始呈现出清晰的纹理,达到精确的厚度。近日,在位于四川新都的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了飞机蒙皮制造的一幕。刀具仿若“针尖”,为飞机“皮肤”来了一次0.1毫米级的精确“文身”。

“蒙皮,是蒙在飞机‘骨架’上的一层金属外壳,相当于飞机的‘皮肤’。”公司总经理石璟说,蒙皮一般只有3毫米至6毫米厚,最薄处,只有1毫米多。别看它和普通金属板差不多,但对强度、精度、重量、载荷要求极高。“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原材料进行打磨、雕刻等加工,最终做成符合需求厚度及纹路的飞机蒙皮。”

“一块‘皮肤’有多大?”

“机舱门算是小的,后机身蒙皮则更大一些。”石璟介绍,又薄又大,强度还高,是蒙皮的特性,也是加工最大的难点。“刀具一旦用力,受力点周围就容易发生形变,从而无法准确控制精度。”

“因此,飞机蒙皮加工之前多采用化铣技术,利用化学腐蚀作用去除金属表面材料,这样就避免了受力导致的问题。”石璟说,但化铣耗时太长,加工过程也复杂,使用完的化学液体还涉及环保问题,“精度也只能控制在0.3毫米左右。”

2022年,公司投资1.38亿元引进上海拓璞的镜像铣技术,建立了包含4台镜像铣设备的加工生产线,形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镜像铣产线集群,实现大型蒙皮的镜像铣削技术成线加工与示范应用。

“镜像铣削加工,就是在蒙皮两侧同时使用铣削刀具装置和顶撑装置加工。两个装置类似于‘针’和‘顶针’的关系,这就解决了因受力发生形变而导致精度不够的问题。”石璟表示,相比传统化铣,镜像铣削加工能使蒙皮一次成型,减少了环节,大大节省了时间。“通过数字化技术,镜像铣削出的产品精度提升到了0.1毫米级。同时,物理加工方式也更加环保。”

从0.3毫米到0.1毫米,这0.2毫米的精度差意义何在?

“整架飞机蒙皮的尺寸达到上百甚至上千平方米,虽然看起来仅仅是0.2毫米的提升,但对于一架飞机来说,折算下来可能有百余公斤左右的重量差别。对于精确到克的飞机重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石璟告诉记者,目前,镜像铣是业内解决柔性薄壁蒙皮类零件精密制造的最新技术,目前全球只有三家企业能生产这种镜像铣设备,其中一家就来自中国。

“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交付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剑指国产机身蒙皮,已可满足现阶段以C919为代表的客机规模化生产需求。”石璟说,目前公司首件国产飞机蒙皮已交付并通过验收。

四川经济“成绩单”显示,今年上半年,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展现出强劲动能。(实习生张皓馨参与采写)

(责编:罗昱、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