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吃芒果蘸酱油”吗?
三伏天酷暑难耐,在找解暑神器的时候意外发现“芒果+酱油”这个新奇组合。现在正值芒果成熟的时期,在闽南地区的水果摊上,芒果的标配是一瓶酱油。
原来,闽南人芒果蘸酱油的吃法由来已久,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据传,这一吃法出自于鲤城桂坛巷,是由清代名医——吴亦飞发明的,后来渐渐成为泉州本地的一种特色吃法。现在,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芒果和酱油的奇妙组合是怎么能如此受追捧呢?
知名调味品企业加加食品董事莫文科告诉我们,“芒果果皮和果肉中含有微量蛋白酶和一类名叫漆酶的物质,盐分能使其变性失活,减少对口腔的刺激感。而钠离子能抑制苦味受体,同时激活甜味受体神经信号,让大脑对甜度的感知飙升。而芒果本身甜蜜浓郁,加入酱油后,它的甜味会被衬托,再加上酱油的鲜味,整体味道就会变得更加丰富”。
潮汕地区还会用菠萝蘸酱油。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朊酶),该酶会分解口腔黏膜上的纤维蛋白,引发刺痛或麻木感。酱油中的盐分能够通过渗透压作用破坏酶类结构的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使其失活,从而显著降低对口腔的刺激。此外,菠萝本身含较多有机酸,直接食用时酸味较明显。酱油的咸味可中和酸性物质,削弱酸味感知的同时,增强甜味。
除了芒果和菠萝以外,还有荔枝、杨梅、西瓜等蘸酱油的吃法。这些看似猎奇的组合,实则是遵循食品科学的精巧设计,也藏着破解夏日食欲不振的密码。
那么,这样吃会不会破坏营养成分呢?据了解,盐分仅仅影响细胞表面酶类,维生素C损失率<5%,远低于热加工;且纳摄入量单次<0.5克,是世卫组织每日推荐用量的1/4,健康风险可控。
“推荐使用减盐生抽,更符合现在健康饮食的要求”。早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点任务,设定了具体量化目标: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5g,并提出通过限量工具普及、食品标签改进、企业创新等手段落实“三减”。
加加食品也切实地在执行“减盐”战略,2019年3月推出首款减盐生抽,后又持续推出减盐系列产品。据悉,加加减盐系列产品采用DSX物理减盐核心技术,保留核心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实现减盐35%以上,真正做到“减盐不减鲜、减盐不减质”。
值得一提的是,减盐生抽配料仅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食用盐(未加碘),100%发酵原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再经过200天发酵,氨基酸态氮≥1.0g/100ml,达到国家特级酱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