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WAIC 2025 闭幕不散场|365天的AI之旅,从这四天出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硅星人 时间:2025-07-30 14:08:25


随着7月29号WAIC 2025展馆的结束,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也在浦江之畔圆满落幕。四天的时间里,上海成为全球AI的汇聚之地:图灵奖与诺奖得主同台纵论科研突破与全球治理,AI治理标准与产业实践新成果密集发布;800家企业、3000件展品,全面呈现AI在核心技术、行业应用、智能终端与生态链接上的全景落地。WAIC技能大舞台里的人形机器人集体大秀劳动技能、可以实时翻译的 Rokid 智能眼镜、宇树科技机器人打擂台等硬核科技轮番“出圈”。

但这一切,并非只是四天的短暂热闹。WAIC早已从一场年度科技盛会,转型为全年在线的智能生态系统。它通过WAICFuture Tech、WAICCONNECT、WAIC UP!、WAICYoung四大子品牌,把大会能量带出展馆、带向城市与行业,让AI真正融入上海的365天生活与发展。

让AI的热度从展馆流向365天的上海

今年,WAIC系统化推出WAICFuture Tech、WAICCONNECT、WAIC UP! 和WAIC Young四大子品牌,覆盖创新、产业、思想与青年四大领域,让大会能量不再停留在四天的舞台上,而是变成城市全年活跃的AI脉动。

WAIC Future Tech:全年滚动的AI创新孵化场

在展馆的创新孵化展示区,最火爆的舞台之一就是WAICFuture Tech的路演舞台。年轻创业者手握AIGC、智能体、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AI+制造等前沿项目,五分钟Lightning Talk一轮轮点燃现场的好奇心;观众跟着《掘金者地图》在三大舞台和五大互动点间穿梭,化身“头号玩家”,为自己喜欢的项目投票,见证未来科技的“种子”萌芽。


而这一切,不止于展馆的四天。WAICFuture Tech全年向全球征集超600个早期AI项目,最终遴选200+优质团队,其中70%成立不足三年,创始人中90后占比超过50%。它联动清华、北大、浙大等高校孵化30+大学生创业项目,涵盖AI律师、空间计算、智能音乐等方向,也与WaytoAGI、小红书等社区协作,组织独立开发者开放麦、workshop,让每一份创意都能被看见、被加速。



更重要的是,WAICFuture Tech通过百大全球投融资机构,配套“Future Tech领航导师”“Future Tech投资天团”Future Tech创新孵化专区等,把初创项目送进资本、场景与人才的快车道,实现从技术萌芽到商业落地的跃迁。

它是大会上最热闹的创业舞台,也是全年不停歇的创新加速器。


WAIC CONNECT:打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世博展览馆的WAIC CONNECT对接区,洽谈桌几乎从早到晚都座无虚席:中广核、宁德时代、瑞穗银行、阳狮广告、上汽集团等全球巨头采购团,与AI企业面对面深度洽谈。50+真实采购需求涵盖城市更新、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智慧能源、出海服务等八大赛道,真正让供需在现场碰撞。


WAIC CONNECT不是一场短暂的撮合,而是365天运转的产业通路。它构建了“调研—需求释放—精准对接”闭环,整合200亿订单池150+实名采购团组,全年发布采购清单,组织1V1洽谈、链合π圆桌、产业之旅,帮助技术方与需求方从“见面”到“签约”,从“PPT方案”到“实际落地”。


更特别的是,WAIC CONNECT把对接场景延伸至展会之外:技术方与采购团走进张江AI岛、模速空间、杨浦园区等科技地标,进行City Walk沉浸式走访,让AI解决方案从纸面进入现实,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

它是大会里的高效对接区,更是全年不断流动的产业高速公路。


《WAIC UP!》:思想与灵感的全年引擎

在大会期间,WAIC UP!之夜让人们看到了AI的另一面:灯光、音乐、对话与碰杯,学者、艺术家、投资人、普通观众坐在一起聊未来。没有PPT、没有公式,只有“技术如何让我们更像人类”的自由探讨。辩论环节中,台下的发光手环分成红蓝两色,映照出思想的光谱;五位跨界嘉宾用脱口秀的方式,聊出了AI的温度与边界。




这种氛围延续到了全年。WAIC UP!发行官方刊物《AI领航:无限升维》,集结50+位来自哲学、教育、建筑、AI产业等领域的声音,深入讨论AI伦理、治理、产业转型与人类未来。刊物三大板块LEAD UP(领航)、SURGE UP(涌现)、JAZZ UP(想象),既有复旦大学王国豫提出的全球多样性AI伦理框架,也有上海交大顾磊磊的仿生式视觉AI探索,更有国际企业家沙睿杰分享的“负责任AI”实践案例。

WAIC UP!不仅是一场夜晚的思想派对,更是全年不断输出灵感的“认知引擎”。



WAIC Young:下一代的AI游乐场

在世博展馆的WAIC Young展区,策展团队中近半数为00后,他们凭借新颖的视角和对年轻群体喜好的精准捕捉,成为推动AI与非遗创意碰撞、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力量。展区里青少年们围坐在非遗工坊,用AI设计妈妈的旗袍、为爸爸定制茶盏;18省民族乐器数据库让他们成为“一日小乐手”,还能在《西游记》《水浒传》场景的AI皮影对决中比拼分数。AI深度介入设计与创作环节,让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焕发互动魅力。


皮影、盘扣、剪纸、蓝染、古如歌、梁平抬儿调、金山农民画......展区集中呈现了首届“当AI遇见非遗”学生主题活动优秀作品。其中来自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的学生李想还分享了她的创作体验。她以内蒙古的非遗文化“古如歌”为题材,借助AI技术制作了一部微电影。她表示:“很荣幸参加WAIC Young板块的‘当AI遇见非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利用AI技术保存了一段珍贵文化,也让我意识到青年一代用科技激活非遗、开创新文化景观的责任与可能。”AI与非遗结合的创作不仅保存了古老的声音,也让年轻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意义。


展区里的热闹之景与此同时也延续到了展馆之外。WAIC Young结合 VR探秘长白山水源地、“AI科创灯塔”、“发电单车挑战”等全年活动,让青少年全年都能参与科学探索。它还得到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支持,形成一个 跨文化、跨代际的青少年创新社群,让年轻一代从体验者成长为AI世界的创造者。

它是展会上最有青春气息的展区,也是全年激发下一代科技想象力的实验场。


闭幕不散场:上海的AI故事继续

当最后一场论坛落幕,WAIC并未退场。

AI通过这四大子品牌,从世博展馆流向了张江机器人研究院、豫园AI文旅街区、滨江创新社区,也进入了上海的企业、学校与生活。四天,是一段序章;365天,才是这座城市与AI共同书写的长篇。

下一次见面,或许不在展馆,而是在你的日常工作、乘坐的Robotaxi、走过的AI艺术街区,或是创业者的路演现场。

WAIC 2025虽落幕,但属于上海的AI之旅,才刚刚启程。

点个爱心,再走 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