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的外卖市场战火纷飞,当美团、京东、阿里深陷补贴混战之时,两大平台相继亮出新武器:京东“七鲜小厨”以“百亿投入、万店计划”高调登场,美团浣熊食堂则以“透明工厂、品牌聚合”模式早已悄然布局。
这些模式不仅试图破解食品安全与低价竞争的死结,更在重构平台与商家的合作关系。
就在昨天和今天,美团和京东分别发文,双双强调:“不会抢商家生意”。
那么对餐饮商家而言,该如何选择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呢?
重资产供应链vs 轻平台集纳器
京东七鲜小厨,供应链霸主下场“炒菜”。
7月22日,京东宣布三年投入超百亿元建设1万家“七鲜小厨”,七鲜小厨定位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核心是“菜品合伙人制”。
这一模式下,餐饮品牌或个体厨师仅需提供招牌菜配方并参与研发,即可成为合伙人。京东则包揽选址、建店、租金、人力、运营、冷链供应全链条。作为回报,每道入选菜品合伙人可获100万元保底分成,并按销量享受持续分成,上不封顶。
京东认为“这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7月30日,京东黑板报发布信息称上周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后,短短一周时间,京东已收到超过6.6万份报名信息。
根据京东的计划,七鲜小厨模式可以依托京东供应链直采中粮等大牌原料、采用机器人现炒等将人力成本降至传统餐厅40%以下,同时食材由中央厨房预加工,门店配置40项检验流程+24小时直播厨房实现全链路食安控制。
美团浣熊食堂,品牌联盟的“透明工厂”。
美团早在2025年1月试点、7月1日正式推出浣熊食堂,目标三年建1200家店。
和京东七鲜小厨不同,美团浣熊食堂采用的是自建外卖厨房基地,吸引餐饮品牌“拎包入驻”的模式。
也就是美团承担场地租赁、明厨亮灶硬件及数字化系统,商家支付较低租金即可运营20-30㎡档口。
自2024年12月24日试点以来至7月1日,“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等地运营了10家门店,超过100个餐饮商家加入。
美团浣熊食堂的创新点在于:
该模式让入驻的餐饮商家无需堂食空间,较传统开店成本降70%。
实现“跨店点餐+统一配送”来提升送餐效率。比如用户可一次点多家入驻浣熊食堂的餐品,如老乡鸡米饭+鲜芋仙甜品,由专属骑手一次送达即可。
每日公示“店长食安日记”包括进货凭证、清洁记录,加上后厨智能摄像头直播操作、动态生成卫生评分等措施,让全链条食安可视化,拒绝幽灵外卖的存在。
美团浣熊食堂、京东七鲜小厨的先后推出,可谓都在重构平台与商家的合作关系、解决外卖卫生安全隐患等行业发展问题。
但是,随着七鲜小厨采用直接下场“炒菜”的模式出现,随即引发了一波七鲜小厨是不是在抢餐饮店生意的质疑?
对此,京东在黑板报多次发文强调“不会抢商家生意”,先是表示七鲜小厨门店避开餐饮密集区,专攻“幽灵外卖”泛滥区域,“不抢餐厅生意”。今天在提到“菜品合伙人”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时,京东又再次强调:“风险我担,收益共享。七鲜小厨与餐饮商家、厨师共生共荣,绝不让合伙商家亏损,更不会抢商家的生意!绝不利用流量霸权剥削商家,纵容幽灵外卖肆虐!“
而在昨天,美团也发布了旗下“浣熊食堂”的最新进展,并表示“浣熊食堂”的目标是帮助餐饮外卖以更低成本实现更好运营。浣熊食堂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只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商家对接所需资源,把安心、便捷和品质留给消费者。
商家视角:收益诱惑vs 风险枷锁
那么,对餐饮外卖商家,美团和京东给出的两种合作模式又该如何权衡利弊呢?这里对各自利弊进行分析。
商家参与两种模式的收益与风险对比
首先,京东七鲜小厨的优势在于,商家无门店投入、无人力负担,个体厨师凭一道菜即可全国变现,可谓零风险参与。入选菜品获得100万保底分成如同“专利买断费”,后续分润还可持续造血。可以借力京东10000店的全国分销网络,让区域菜品或小吃可以快速打入全国市场。
但是,七鲜小厨也有劣势。一方面,商家的菜品脱离原品牌环境,沦为“无名配方”,稀释原有的品牌价值。同时,虽然京东一直宣称七鲜小厨布局在幽灵外卖区,但10-20元定价仍可能冲击周边中小餐馆,与自有门店形成竞争。
同样的,美团浣熊食堂模式对商家而言也存在优缺点。
优点在于,入驻浣熊食堂后,商家免去高额铺租,以最小成本就可触达平台外卖高流量区,同时还保留了自身品牌露出与定价权。但是,前提是商家需要让渡出运营自主权,需接受美团驻场监管及标准化流程。
就目前来看,对资源有限的小微商家和个体厨师,七鲜小厨的“零投入+保底分成”模式提供了“零成本创业”机会吸引力显著,报名首日7000人涌入即是证明。
对成熟连锁品牌而言,浣熊食堂兼顾品牌独立性与降本增效,老乡鸡、全聚德等入驻已表明态度。
浣熊食堂为品牌商提供“稳妥升级”路径,七鲜小厨为草根厨师开辟“跃迁通道”。长期来看,外卖行业的终局,不再是流量与补贴的厮杀,而是供应链效能与信任价值的较量。谁能让商家赚钱更安心、更持久,谁将是最终的赢家。(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