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微软整合几个独立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推出了Office套件,统一了全球打工人的“牛马套餐”。2023年,Microsoft 365 Copilot面世,由OpenAI的GPT-4技术驱动的AI助手可以帮助打工人创建生成文档、电子邮件、演示文稿,微软CEO纳德拉宣称:“AI将重塑生产力,Copilot不是功能,而是新工作系统的中枢神经。”
下一代工作方式将是什么样?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飞书CEO谢欣近期接受采访时称,“Office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我们想做新时代的Office。”
实际上,Copilot不仅从底层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全面赋能微软产品,而且Copilot Studio已经成为全球23万家机构构建企业AI Agent和自动化流程的平台。
而与此举类似的是钉钉的智能体生态平台。去年4月,钉钉AI助理市场正式上线,首批推出200+AI助理;2025年3月,钉钉发布AI生态扶持政策“AI创新N次方计划”,鼓励创业者基于钉钉平台共建AI生态体系。
钉钉与飞书这对协同办公的“老对手”,在AI时代逐渐走向了分岔路:飞书以“极致产品力”对标Office的闭环体验,而钉钉以开放生态直指微软的“操作系统级野心”。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但胜负关键已不在功能细节,而在于谁能定义AI时代的协作范式。
当下交锋:两条路线的对垒
近期,钉钉和飞书都更新了多个产品功能。
6月,钉钉多维表全面免费,并新增超过20个AI字段模板;同时,钉钉闪记针对面试、客户拜访等高频场景进行了升级。
7月,钉钉推出AI表格,用户可以直接在表格中调用AI,让单元格生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同时新增表格自动化处理能力,支持任务流转、流程拆解、数据汇总等操作;以及表格结构全面升级,每一行都可以展开为智能文档,实现内容填写、素材管理与字段数据的整合。
飞书则在7月的“未来无限大会”上发布并升级知识问答、AI会议、Aily、妙搭、多维表格等产品。“知识问答”是开箱即用的企业专属AI助手,基于权限调用聊天记录、文档、会议纪要等数据生成精准答案,实现千人千面响应;AI会议可以通过声纹识别自动区分发言人,会议速递功能生成个性化周报;Aily支持低代码开发企业级Agent;妙搭可以使用自然语言生成业务系统,无需代码。

一个是以场景普惠为核心,通过免费策略+行业模板降低AI使用门槛,强化制造业/电商等优势领域,另一个是以性能突破为壁垒,千万级数据处理能力+跨平台互通满足大型企业客户需求,钉钉和飞书显示出不同的路线偏好。
基因溯源:集团战略的差异
钉钉起源于阿里巴巴独辟蹊径的社交尝试,飞书则起源于字节跳动内部工具。
钉钉早期以免费打卡切入,来自于阿里To B基因,对中小企业痛点需求有更深的理解,后来钉钉逐渐完善OA功能,2025年推出Agoal绩效系统完成管理闭环。
来自阿里的另一个基因是“平台化运营”。自钉钉前总裁叶军在任起,钉钉确认了“以技术开放换场景纵深,以利益让渡换生态繁荣”的策略。
2022年,钉钉宣布PaaS First, Partner First战略,明确钉钉专注基础能力与基础协同应用,不做专业领域应用与行业应用,通过开放生态实现业务拓展;2023年,钉钉将AI PaaS开放给生态伙伴和客户,力求借由大模型之力,帮助生态伙伴重塑产品,以用友薪酬、墨见MoLook、售后宝等为代表的钉钉上原有的SaaS产品也正在基于钉钉的AI基座能力,积极拥抱AI,推出AI化产品,实现产品的重塑;2024年,钉钉宣布了对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希望构建一个国内最开放的AI生态,MiniMax、月之暗面、猎户星空、百川、智谱和零一万物等在内的6家大模型厂商接入了钉钉平台。

到了在AI时代,钉钉对阿里集团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AI To B的入口级产品,与AI To C的入口级产品夸克形成互补。
在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新战略,承诺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可见钉钉作为重要的AI应用承载平台将从中直接受益。
2025年4月,钉钉创始人陈航回归,接替叶军担任CEO。阿里集团对此的解释是:陈航将负责钉钉的智能化转型,探索AI(人工智能)技术与办公场景深度融合。
在协同办公市场上,飞书是后起之秀,但其文档产品收获了一线员工的肯定,而其率先推出的多维表格承载了重构企业内部销售、人力、电商等系统的责任。以字节效率文化为标杆,飞书的产品设计始终围绕标准化流程赋能个体。
正是出于效率优先以及体验一致性的追求,飞书自研了飞书文档、多维表格、飞书会议,以及OKR、人事、合同、费控等核心应用。
在AI时代,飞书自研AI产品(如知识问答、妙搭)可以直接嵌入业务流,正如谢欣所言:“AI让知识型组织取代流程型组织”,如此“全家桶”式体验吸引了追求效率的新经济公司。
但另一方面,自研带来的高投入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负担,作为字节系“自负盈亏的实验田”,飞书商业化压力倒逼其追逐高净值客户,对中小企业以及流程复杂的传统制造业适配性较弱。
一个怀抱“生态盟主”的野心,一个坚持“知识中枢”的战略,可以说,钉钉和飞书所在的集团定位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发展路径。
未来战场:AI Agent重构企业数字化
钉钉、飞书、企业微信,三者的角逐早已不是办公场景的工具竞争。
Gartner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gent完成,Research and Markets预计,2030年AI Agent市场规模将达471亿美元。
就像微软CEO纳德拉所言,“AI Agent将终结所有SaaS。”他认为SaaS本质是“数据库上的薄层界面”,依赖预设的业务逻辑(如CRM的工单流转、ERP的库存计算),而AI Agent将直接穿透这层“窗户纸”,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底层数据对话,跳过繁琐的软件操作。
如果传统SaaS应用消失,协同办公软件何去何从?
钉钉通过生态平台+行业Agent形成数字同事网络,飞书通过知识库+Agent形成超级员工。但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当下所有的Agent都是在已有软件架构上的修修补补,真正的工作方式重构远没有到来,甚至协同办公本身就是伪命题。
软件专家陈果尖锐指出,中国数字化最大问题不是AI,而是基础ERP缺失。“你连数据链路都没打通,AI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预言,“Salesforce类中心化SaaS将消亡,未来是分布式数据平台+AI微服务”。
软件行业的资深投资人,青蓝资本创始人任刚认为,智能层(如BI、RPA)将被Agent快速迭代,管理流程层(ERP核心)因业务惯性长期存在,结合了AI能力的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才能形成下一代软件架构。
或许可以形成如此判断:协同办公的终局,工具价值终将被生态价值取代。(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