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30日电 (谢婧雯)29日下午,“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首期航空科技专场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发布了三项重要科技成果——C909医疗机、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创建应用、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的仿生设计技术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作为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中新经纬了解到,中国商飞研制的C909医疗机,是一款模块化空间布局设计的多用途医疗机,具有医疗救护和医疗转运的功能,可服务于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网络。C909医疗机已获民航局适航认证。
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陈勇表示,C909医疗机具备大空间、多种布局形式和远程航程等优势,能有效提升长途、中远途病患的转运能力。同时,飞机还配置了伤病员登离机装置,还可加装负压隔离舱、婴幼儿保温箱等设施,支持多种医疗设备上机。
“一架民航客机平均每年遭遇一次雷击,传统避雷手段在高速飞行的飞机面前全然失效。”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段泽民教授介绍,其团队通过所创建的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使用研发的国际首套机动式高带载全机雷电试验装置,支撑C919飞机自主可控地实现雷电适航取证。
本场活动上,北航团队也带来了一种以蜂鸟、昆虫等生物为原型发展的新型装备——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椿萱介绍,此类飞行器具有强隐蔽、强抗扰和强机动特性,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江浩介绍,该飞行器于2017年实现首飞,并在2022年具备了稳定飞行、控制及实时图传的能力,2024年成为同类飞行器中唯一持续飞行时间超过15分钟的仿蜂鸟飞行器。据介绍,该飞行器在机动性能、抗风能力和耐用性方面表现优异。
中新经纬从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获悉,本期航空科技专场发布会是“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2025年首期专场发布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航空学会及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承办。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谢婧雯:xiejingwe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