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读懂IPO|从代工厂逆袭为品牌商,觅睿科技销售费用率已攀至10%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7-31 00:19:22

本文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陈丽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陈丽娜

编辑丨郑琳

从ODM(原始设计制造)向自主品牌转型,杭州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觅睿科技”)或在试图撕掉“代工厂”标签。

2024年12月31日,觅睿科技的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今年6月17日该公司收到第二轮问询,但由于财务资料到期,截至目前其尚处于“IPO中止”状态。

财报显示,觅睿科技的自主品牌收入从2021年的3289.75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5189.44万元,自主品牌收入规模大幅提升。不过,在发展自主品牌的同时,该公司旗下APP却两度被监管通报,自主品牌业务发展的经营稳定性与合规性仍需观察。

此外,或为推广自主品牌,觅睿科技销售费用增长明显,销售费用率从2020年的2.9%提升至2024年的10.31%。不过,该公司总体的营收增速仍跟不上销售费用增速,北交所为此要求觅睿科技予以解释。

7月1日、30日,就旗下APP被通报、销售费用增速与营收增速不匹配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觅睿科技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

试图摆脱单一ODM业务模式,自主品牌营收占比增至15%

2020年对于觅睿科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觅睿科技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觅睿科技积极推广自主品牌产品,由原来的ODM模式,变成“ODM+自主品牌”的双业务模式。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1—2024年上半年),觅睿科技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智能网络摄像机及物联网视频产品和云存储、AI等增值服务,上述产品及服务相关的嵌入式软件、AI算法等均系该公司自主研发。

报告期内,觅睿科技来自ODM的营收分别为5.09亿元、4.76亿元、5.67亿元、2.4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92.4%、86.7%、84.27%、75.7%;来自自主品牌的营收分别为3289.75万元、5551.04万元、7806.32万元、5189.44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97%、10.12%、11.6%、15.83%。从发展趋势来看,报告期内该公司自主品牌的收入和营收占比均有明显的提升。

根据招股书的介绍,觅睿科技拥有以Arenti、LAXIHUB为自主品牌的智能网络摄像机和觅睿科技自有云平台,用户通过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客户端,可接入觅睿科技自有云平台。报告期内,觅睿科技自主品牌产品的销售收入和使用自有云平台产品的销售数量持续增长,进而其云平台的用户数也大幅增加。

招股书还显示,依托线上为主的自主品牌运营平台,觅睿科技能够直接触达终端消费者,获得对消费者需求的近距离深度感知,及时获悉消费者的偏好,例如产品性能、应用场景痛点等,把控市场最新的产品需求导向。以此来看,自有云平台对觅睿科技自有品牌的发展较为重要。

不过,2024年3月,浙江省通信管理局通报了27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2024年第2批),其中觅睿科技的CloudEdge APP(后改名为“云际视频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APP频繁自启动和关联启动的问题,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要求觅睿科技限期完成整改落实工作,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该局将视情采取下架、关停、行政处罚等措施。


在遭到上述通报后,次年觅睿科技旗下APP再次被通报。

根据第一轮问询回复,2025年4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发现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并进行了通报。其中,“觅睿”APP存在“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的问题。

关于上述两起事件,觅睿科技在第一轮问询回复中称已进行了优化整改和提升。但长期来看,以上被通报的种种违规行为,也对觅睿科技自主品牌业务的合规发展“敲响警钟”。

销售费用增幅大于营收增幅,销售费用曾发生会计差错

为了加快自主品牌的业务发展,觅睿科技称报告期内加强了自主品牌的推广力度,期间销售、研发和管理人员大幅增加。根据Wind数据,其中,销售费用的支出增幅较大,销售费用率从2020年的2.9%提升至2024年的10.31%。

根据Wind数据,2022—2024年,觅睿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349.31万元、5321.18万元、7661.84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25%、58.87%、43.9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觅睿科技自主品牌的收入和占比均得到提升,但其销售费用增幅却与营收变动趋势不一致,其销售费用增速远超同期的营业收入增速。

根据第二轮问询函,2024年觅睿科技的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出现增速下滑的情况。2023年、2024年觅睿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67%、10.42%,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9.76%、13.99%。

在第二轮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觅睿科技说明自主品牌销售占比较低的背景下,销售费用支付对象与规模是否符合发展阶段与行业惯例。截至2025年7月25日,觅睿科技尚未披露第二轮问询回复文件。

觅睿科技在招股书中列举了4家可比公司,分别为萤石网络(688475.SH)、奥尼电子(301189.SZ)、深圳市睿联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睿联技术”)、安联锐视(873697.BJ)。

根据Wind数据,2024年觅睿科技的营收为7.43亿元,而萤石网络、奥尼电子、安联锐视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54.42亿元、5.55亿元、6.91亿元。由于睿联技术已终止IPO,未能获取其2024年营收数据,其2023年营收为20.8亿元。

对比四家可比公司的营收规模可知,与觅睿科技最为接近的是安联锐视。根据Wind数据,2024年,安联锐视的销售费用为2728.59万元,而觅睿科技的销售费用为7661.84万元,两者销售费用差值较大;2024年,安联锐视和觅睿科技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5%、10.31%,觅睿科技的销售费用率是安联锐视的两倍有余。

需警惕的是,根据第一轮问询回复,觅睿科技2023年度增值服务市场推广费存在跨期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存在费用科目入账期间核算不规范的情形。

在第一轮问询回复中,觅睿科技披露了2023年会计差错更正对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数据的影响。如图表1所示,其中,2023年销售费用调整前为4958.30万元,调整后为5321.18万元,调整金额为362.88万元,对销售费用的影响比例为7.32%。


除此以外,2024年上半年,觅睿科技还存在未计提预计给予客户的销售返利的情形。根据测算的未来返利金额,冲减了2024年上半年143.34万元的营业收入。


(字数:2453)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