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访促学筑根基,文化赋能创未来。2025年7月30日,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2期30多名学员,在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的带领下,不畏三伏酷暑,一起走访第12期班长李振华的企业——武汉源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启科技”),深入了解“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现状的同时,共同听取华为文化讲座,开启“文化+产业”双向赋能之旅。
创新智慧服务,让医疗更有温度
源启科技执行总经理李振华热情接待了来访学员,并陪同参观了公司前沿技术展厅。大家认真观摩了源启在智慧医疗患者服务全场景、智慧城市、AI智能体“云陪诊”等方面的产品应用与方案演示,零距离感受AI技术加速驱动传统医疗产业变革升级的新范式。
成立于2007年的源启科技,是武汉光谷一家深耕于医院智慧服务领域,以智慧服务中台(外联业务中台)为核心,面向医院、健康机构、市政部门提供智慧医院、智慧城市、集团医院、互联网医院、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已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作为医院智慧服务领航者,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双软企业、中国新三板“最具投资价值”十强企业、湖北省重点培育企业,同时也是“湖北省工业设计中心”,并入选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湖北省“科技助力经济2020”等多个项目。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214项软件著作权,150项软件产品证书,在质量管理、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售后等方面拥有完善的体系认证。凭借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及精诚服务、合作共赢的服务理念,目前源启科技累计为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家医院完成智慧医院建设,并成功打造出湖北宜昌智慧城市、健康湖北全省统一线上服务平台等标杆项目。
“打造未来式的互联网医院方案,必须能兼顾患者多样化就医与院内高效协同,顺应政策导向、解决行业痛点,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重塑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在随后的座谈会中,李振华围绕源启科技的发展历程、技术成果、产业布局、未来规划等做了详细分享:源启科技建设性提出以“一体化平台+敏捷的定制化工具”为支撑,创新智慧服务模式,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建设始终,成为助力医院降本增效的可靠手段,最终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时代呼唤。
公司匠心打造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正是基于中台和低代码技术,实现快速部署、低成本运营和灵活迭代,确保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通过一个入口满足患者多元化就医需求。同时还聚焦于多端服务供给,满足医院不同角色对互联网医院的功能期待和监管要求,并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从而有效解决建而不用、摆设式的痛点,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振华表示,面向未来,源启科技将不忘初心持续深耕医院智慧服务领域,以智慧服务中台(外联业务中台)为引擎,以微服务技术架构可复用、可共用能力为核心,统一医院外联业务服务标准,协同医院共同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院健康服务体系。
读懂华为文化,凝聚发展力量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吴剑文会长为12期学员们带来《华为高绩效文化与干部管理》的主题分享课。在数字经济加速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研习华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学员们提供逆境突围的思维坐标系,助力企业全面提升领导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赋能企业加快文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跃升。
吴剑文会长首先向学员们分享了一个故事,鼓励大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2000年前后,是任正非创业多年来最痛苦的时光,因为他每个月要承担华为员工3个多亿的薪水,每天都担惊受怕,害怕薪水发不出来。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名忧郁症患者,多次想自杀。直到2006年,任正非在内蒙一家西贝莜面村吃饭,看着几个农民姑娘在唱歌、跳舞,她们乐观兴奋、热爱生活的样子一下触动了任正非。他当时就想:她们那么贫困,都可以活得这么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活下去?那一天任正非流了很多眼泪,但从此再也没想过自杀。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8621亿,创年营收史上第二高,研发投入1797亿,占收20.8%。除ICT基础设施项目外,余承东带领华为在终端、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华为第二曲线快速增长。
“华为生存下来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靠的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创业思维。”吴剑文认为,《一人一厨一狗》的故事真正代表了华为精神,那就是“无数平凡铸就非凡”“到最艰苦的地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印度洋的科摩罗岛上,华为派驻的员工叶辉辉肩负着海底光缆项目的重要任务,面对物资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叶辉辉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工作的执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讲述华为的战略与组织系统时,吴剑文介绍,华为拥有科学高效的运作体系:动力系统如同企业的引擎,通过价值评价与分配机制激发组织活力;牵引系统则像指南针,以战略规划和文化价值观引导发展方向;控制与纠偏系统则担任安全员的角色,通过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组织运行不偏离轨道。
任正非鼓励高管和科学家与国际社会的重要人物分享一杯咖啡,以交流思想,汲取灵感。吴剑文坦言,华为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和市场洞察,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原因在于华为的灰度哲学和开放、妥协的精神。他还介绍了华为的“知本主义”,即主张将知识资本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智慧贡献比物质资本更具价值。这种制度设计使华为形成了‘用知识创造资本,用资本反哺知识’的良性循环。”
“想致富就磨豆腐,做好豆腐就行了,豆芽都没做强,‘大而全’干啥呢?把企业做成‘拼盘’是错的,‘短平快’也错了——没有基础,只是风光一时,昙花一现。”吴剑文谈及任正非的“豆腐理论”,认为其生动诠释了企业经营的成功密码。这段话包含三个关键启示:专注力、压强原则、长期主义,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对主业的极致打磨,而非表面的规模扩张。“这种经营哲学对当下浮躁的商业环境尤其具有警示意义。”
华为通过四种自然界的精妙比喻构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乌龟精神”强调稳健持久,像乌龟一样认准目标就不懈前行,三十多年专注通信领域;“狼文化”体现团队协作,市场开拓时保持敏锐嗅觉、群体作战、不屈不挠的进攻性;“尖毛草精神”象征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在漫长的半年中,聚焦于根部多生长,其根系最深可达28米,如同华为在制裁下仍然实现技术突破;“薇甘菊精神”则展现快速生长的适应力,这种植物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整片森林,对应华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柔性。四种精神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既有乌龟的定力又有薇甘菊的敏捷,既有狼群的野性又有尖毛草的韧性,共同构成华为“刚柔并济”的文化基因。
“华为坚持‘自我批判’,就是让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跳出‘舒适区’。”吴剑文介绍,想做强企业,要时刻警惕组织滑向“舒适区”,永远保持向上的定力。当其他企业沉迷于成功叙事时,华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自我革命证明,最锋利的成长之刃,永远朝向自己的掌心。
课堂上,吴剑文还通过分享华为江西生、吕克、田峰、陈珠芳、李建国、曹贻安等功勋员工的访谈故事,生动诠释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内涵。他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的授课风格,以及对华为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得了企业家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获得了许多启发,干货满满,将把本次学习收获融入到今后企业的建设中,不断加强自我认知与能力的提升,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黄鹤之星领航班在炎炎夏日展开互访交流,不仅促进了学员间的经验共享,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与思维,熔铸了“热辣滚烫”的同窗情谊,更深化了彼此的合作纽带,锻造出跨域协作的产业新链。学员们都表示,要坚守信念,携手奋进,共同助力武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