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感知”专题论坛举办
环球网
光明网
7月2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感知”专题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围绕地月空间态势智能感知体系建设、三体轨道智能编目、时空基准等非共识议题,汇聚了来自人工智能、航天工程、天文学等跨学科跨领域专家和青年人才等160余人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登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惠敏,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马惠敏教授介绍论坛主旨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尹继豪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登云院士作题为《基于AI的地月空间感知技术现状及展望》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天气预报》大会报告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尹继豪教授,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肖志松教授,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姜晓军研究员,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周峰教授共同主持论坛报告。共10位专家围绕“地月空间态势智能感知”“地月空间环境”“地月编目”“时空基准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索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肖志松教授主持论坛
国防科技大学杨乐平教授作题为《星历模型下地月平动点轨道参数表征与目标编目方法》的报告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刘丹研究员作题为《地月空间物体雷达成像与智能认知方法初步研究》的报告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姜晓军研究员主持论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邸凯昌研究员作题为《新一代月球全球控制网LGCN2025的构建与应用》的报告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王鹏研究员作题为《发展高效稳定的地月编目能力、支撑国家地月利益拓展》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扬研究员作题为《地月空间DRO探索助力推动AI赋能创新研究》的报告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周峰教授主持论坛
CSIG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尹继豪教授作题为《基于KAN网络的空间目标定轨技术》的报告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曹建峰副研究员作题为《地月时空基准构建与维持技术》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张晓明高级工程师作题为《地月空间目标实时智能检测识别技术研究》的报告
与会专家与报告嘉宾开展讨论
专题报告后,与会专家与代表们围绕地月空间智能感知、鹊桥通导遥一体化、地月空间天气预报等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协同推进地月空间感知的新思路。(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