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破解焦虑,“快广近”补能网络让1公里就有一座充电站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贝壳财经 时间:2025-08-01 00:14:57

破解焦虑,“快广近”补能网络让1公里就有一座充电站

贝壳财经

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正从“尝鲜者时代”全面迈入“大众消费者时代”,用户核心需求从功能丰富转向使用可靠。补能便利性和续航真实性成为影响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因素。

为逐步消除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交通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充电体验提升。行业头部企业也正持续优化补能网络布局以缓解充电难题,共同推动构建高效、普惠的新能源汽车补能生态。

北上广深直线1公里就有一座充电站

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户尤其是长途出行者,面临充电等待时间长、体验不佳的困境。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排队现象严重。此外,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设备老化或损坏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数据显示,国内平均车桩比从2023年的7.1:1下滑至2024年的8.4:1。车多桩少、布局不均、维护不畅的问题并未随着渗透率的提升而改善,反而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根据麦肯锡调研,2024年34%的纯电汽车车主对当前补能体验感到不满。

为缓解用户充电焦虑,车企采取差异化补能战略,部分品牌考虑投资与运营成本,选择与第三方充电网络合作。另一方面,广汽埃安、蔚小理等车企亲自下场,投身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


广汽埃安(广汽能源)波密超充站

以广汽埃安为例,中国充电联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其自建直流快充桩达13659根,以每月新增500根的速度扩张,在北上广深核心区域实现每平方公里10根桩的密度,“直线1公里必有站”成为现实;更在西藏边陲、新疆戈壁也能见到埃安充电桩的身影。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打通了超百万第三方充电桩数据,形成“自建+共享”的补能网络,降低了用户补能的时间成本与体验焦虑。

“快广近”补能,再远也有桩

中国充电联盟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消费者购车时,“充电便利性”首次超越“续航里程”,跃居首要考量因素。这意味着,行业的竞争赛道已从单纯的产品性能,转向产品和生态的综合服务体系竞争。建立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能源生态护城河”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格局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响应更快、操作更顺的补能网络,广汽埃安试图让补能这一核心体验从痛点转变为用户出行的无忧体验,让充电就像加油一样快。


广汽埃安(广汽能源)新疆超充站

在站点选址上,广汽埃安认为快充不该是少数人的权力,应该是更多人的便利,所以提出了双万桩计划。7000根1000V高压直流超充桩,遍布全国202座城市;高速超充站覆盖8大国家高速主动脉,联通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四大经济带核心城市,尤其对京沪高速山东段、许广高速湖北段、沈海高速山东段、浙江段实现了高密度覆盖。在经典的318川藏线上,广汽埃安也布局了5座超充站。


此外,通过埃安App,广汽埃安建立了一个最广泛的充电联盟,不仅包括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甚至还有中石油。这一联盟带来了一个密度比加油站还大的补能生态,覆盖了全国近80%的充电桩,高速覆盖率超90%,每3个加油站覆盖的区域里,就有4个埃安联盟充电站。

从高速节点、城市边缘通勤圈,到社区常驻停车点,不仅考虑“有桩”,更考虑“够快、够稳、够好用”。广汽埃安直面最困难、投入最高的补能痛点,将“补能”从技术支撑升级为用户服务体验的一部分,以实力解决用户心中最大的焦虑。


这背后,不仅是广汽埃安对用户“用车逻辑”的深度理解,更体现出其在新能源行业中对于补能网络的坚定投入和体系构建。

超越短期竞争,布局长期生态,如今广汽埃安的投入仍在持续加码,“快广近”补能生态还在以150%的增速扩张。

文/张冰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编辑/岳彩周

校对/穆祥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