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三里屯,“种草”国际小众品牌;在上海恒隆广场,感受花园式主题快闪的魅力;在杭州西子湖畔,解锁运动文化和场景融合的新玩法……众多国际品牌立足中国消费市场新趋势,纷纷以新的姿态、新的场景、新的模式登陆中国市场,涵盖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为消费者带来诸多新鲜体验。这既体现了我国消费磁场吸引力,也是首店经济取得明显发展成效的生动诠释。
各类政策利好还在不断释放。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品牌主动在各地演绎的国际化、本土化、社群化、定制化相结合的新打法,这些品牌新矩阵既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地商业服务创新的参照样本。
不管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不管是时尚品牌还是老字号品牌,其发展都离不开本土消费的烟火气和新消费的时尚范。比如萨洛蒙上海新天地旗舰店、昂跑亚太地区首家双层沿街设计门店等,不断增加的运动品牌首店还激活了买手店、集合店、咖啡+零售等新业态,更让“上海潮鞋打卡路线”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国际化的“洋味”与本土化的“土味”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融合体现,像杭州迪卡侬、MMS、X-SPACE等首店主动拥抱新消费,通过社区落地和社群运营吸引消费者热情参与,无疑是卓有成效的明智之举。传统文化和国际时尚并不冲突,两者结合的“新国潮”应该是商业创新的重要方向。
聚集人气,就能带动消费。持续上新的首店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消费选择,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首店落地到本土深耕,越来越多的品牌更“懂”消费者,让可持续发展更为强劲。(赵浩兴/文,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消费与流通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