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等先后在官方网站等发布了声明,承诺将“规范促销”,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包括规范促销行为、合理规划发放补贴、不做非理性促销活动、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等。外卖大战持续近2个月后,各大平台终于有了明确表态,这是否意味着外卖行业就此告别内卷?8月1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在各大平台看到,针对新人的优惠券仍可以实现“0元购”。一些抢券活动中仍有18-18(满18元减18元)的大额券,客服表示可以在8月7日(下周四)也就是立秋当日核销。业内人士分析,下周四的“立秋大战”,各家的营销活动和举措将会成为观察各家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多家平台同日发声“反内卷”
在相关声明中,美团表示“将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承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参加补贴活动”。
美团发布声明。据美团官微
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在联合发文中提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主动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做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活动,并承诺合理规划发放补贴、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合作促进生态共赢,建立“倾听—征询—优化—反馈”体系。
1日午间,京东黑板报发布的《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中称,近期,外卖行业补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行业协会、商家发声,希望停止“0元购”等内卷式补贴促销行为,构建良好行业生态,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良性发展。京东承诺,京东外卖将继续坚持反内卷立场,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京东、饿了么、美团三家平台企业,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市场监管总局下场,试图用约谈让已陷入白热化的外卖大战“降降温”。
据东方网报道,约谈之后平台的营销均有不同程度地收缩,但包括“0元购”、1分购、免单券等大额补贴的变体仍在持续进行,且商家仍然需要承担70%左右的补贴成本。
“0元购”接近消失,平台仍在送券
多家平台同日表态,是否意味着外卖大战中的“0元购”被叫停了呢?8月1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打开淘宝闪购,领取到8个红包,因为此前未使用过闪购,得到了两个22元的新人红包,都可以无门槛使用,可以实现咖啡、奶茶等“0元购”。此外还有满30减14、满25减15等的美食外卖红包,不过也仅限闪购部分商家可用,优惠力度有所减弱。
淘宝闪购目前还可以使用新人红包进行“0元购”。网页截图
而在京东秒送平台,上游新闻记者只领到了一张满10元减7元和两张满4元减3元的优惠券。进入百亿补贴界面,“精美简餐”“品质正餐”“咖啡奶茶”均享受官方百亿补贴优惠,但没有找到“0元购”相关产品。
美团平台则推出了每月1日囤券节,可以在9:30、11:30、14:30、17:30限量抢神券包,0.01元可以购买6张5元券,可以覆盖外卖在内的17项美团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仍有不少教用户“薅羊毛”的新攻略。
上游新闻记者根据攻略提示,用美团APP扫蜜雪冰城、星巴克等商家Logo,进入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界面,在这里可以在每天10点、12点、14点和16点抢18-18元大额神券,不过记者在14点试图抢券,但很快就显示已抢完。
8月7日将迎来立秋,是传统外卖奶茶促销的重要周期。自2020年开始,在立秋举办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已成为外卖行业的常设营销节点。目前,各平台的“立秋大战”活动已开始陆续上线。
7月31日,微博等社交平台App首页广告显示,淘宝已率先开启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主打“新人22元红包”,宣布邀请金晨作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动代言人。这也是淘宝闪购在参与外卖大战以来,邀请的第七位明星代言人。
上游新闻记者询问了美团客服,客服表示,用户可以通过美团App扫一扫品牌Logo进入会场抢18-18元神券,活动期间,每位用户进入活动专区页面参与整点限时抢红包,红包仅限2025年8月7日(下周四、立秋)核销。
对于其他时间段能否领取或购买18-18元的优惠券,美团客服表示,每月18日神券节当天可以参加活动领取或购买。至于是否还有“0元购”活动,客服表示在外卖频道点击进入“每天膨一下”活动,也有概率膨胀出0元商品券,消费者可以关注一下。
“立秋大战”成观察窗口期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在“立秋大战”前三家外卖平台集体发声,有一定的行业示范引导效应。从营销周期看,“立秋大战”很可能变成新的奶茶外卖大战。因此,三家平台同时集体发声,应当是向行业提前强调反内卷的相关政策精神,下周的“立秋大战”各家的营销活动和举措,也会成为观察各家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美团APP仍可以在相关页面抽取18-18大额券。网络图
行业分析机构“万点研究”的分析师齐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种激烈且往往没有成效的“内卷式”竞争,显然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监管并非不让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只是禁止单纯“卷价格”的低质竞争。对于补贴优惠,平台只能覆盖部分成本,品牌店铺需要用增长的订单量来对冲掉自身给予的补贴成本,这使得单位产品的利润率比以往明显要低。更令人头疼的是,在订单火爆的时候对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一旦平台补贴暂停,这些投入将会白白浪费,而何时开启/停止补贴,品牌方并没有话语权,这种情况自然让品牌方的经营者顾虑重重。
而对于平台来说,持续补贴带来的新用户会越来越少,补贴带来的短期和长期效益都有限;当补贴变成平台之间的竞争手段时,其他竞争对手的跟进,也会影响补贴的效果。这就使得平台对外卖市场长期补贴并不现实。
齐丹认为,对于“薅羊毛”薅得起劲的消费者来说,因为商家需要承担部分补贴成本,这就导致部分商家有降低产品质量的冲动。中国烹饪协会7月15日就指出,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在低价订单中偷工减料,食品安全隐患显著增加,这显然也不是外卖消费者想要看到的,“从长远看,企业找准自我定位,开展差异化竞争,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