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马俑跳科目三的视频火遍全网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爆款功能背后的技术负责人薄列峰,已在4月30日悄然离职阿里转投美国大厂。这已是通义实验室十个月内出走的第三位P10级技术领袖——语音大牛鄢志杰转战京东,大模型核心周畅被字节8位数年薪挖走,智东西统计显示半年间国内大厂已有19位AI人才变动。
事件回溯:通义实验室的"人才失血潮"
薄列峰的履历堪称AI界"扫地僧":西安电子科大本博连读,芝加哥大学博士后,曾主导亚马逊无人店项目,在阿里仅两年就打造出全民舞王等爆款。与其同期离职的鄢志杰更创下纪录:2024年2月离开阿里,5月入职腾讯,8月便跳槽京东探索研究院。而周畅团队被字节整体挖角时,成员普遍获得职级连跳两级、薪资翻倍的待遇。
这种动荡直接导致通义实验室语音、视觉、大模型三大方向出现技术真空。据内部人士透露,阿里至今未公布鄢志杰的接替者,而周畅负责的通义听悟项目已面临资源重组。
达摩院基因溯源:从"扫地僧"到业务附庸
2017年马云承诺"投入1000亿不设KPI"的达摩院,如今正经历根本性转变。首批13位科学家中,XR实验室谭平转投高校,城市大脑华先胜离职创业,语音实验室鄢志杰三度跳槽。对比张勇推行的"经营责任制",通义实验室重组后明显强化业务导向。
一位前阿里HR透露,P10级以上专家需同时满足顶会论文、专利数量和业务营收指标。这种双重考核直接导致2023年达摩院XR实验室解散,其成员被分流至各业务部门。黄仁勋盛赞的通义千问3系列虽拿下全球开源冠军,却留不住核心研发人才。
大厂围猎:字节8位数年薪背后的博弈逻辑
周畅事件揭示了当前AI人才市场的残酷规则:字节为其开出对标阿里P12的4-2职级,年薪直接突破八位数。腾讯则采用"Top0级别薪资"策略,京东则专攻场景化挖角——鄢志杰跳槽后直接负责京东语音实验室,向微软系背景的何晓冬汇报。
猎头圈流传着大厂挖角公式:阿里技术骨干=职级+2+薪资×2。但更深层的是战略差异:字节需要现成大模型团队支撑剪映8亿月活,京东则瞄准供应链场景,而阿里正面临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落地的撕裂。
组织诊断:考核机制还是文化缺失?
梳理薄列峰、叶杰平(前滴滴/贝壳AI负责人)等人才的职业路径,可发现共性困境:在阿里,P10既要发顶会论文又要创造商业价值;资源向大模型集中后,通义听悟等应用项目沦为"二等公民";更关键的是,当黄仁勋盛赞的技术成果与人才流失同步发生,暴露出组织机制的根本矛盾。
职场社区爆料显示,某P11专家曾同时背负5篇顶会论文、3项专利和2亿营收指标。而通义千问开源1250万次下载的辉煌背后,是核心团队被竞对"整建制"挖走的尴尬。
黄埔军校困境:中国AI人才市场的终极拷问
短期看,阿里确实成为AI界的"人才孵化器":其开源模型衍生出全球13万个二次开发项目,薄列峰们的技术能力已获市场验证。但长期而言,达摩院XR实验室的解散警示着"业务部门主导研发"模式的隐患——当基础研究人才沦为项目外包方,如何持续产出颠覆性创新?
或许英伟达的合作模式更具启示:技术生态绑定比高薪留人更可持续。当通义千问在海外开花结果时,那些出走的"扫地僧"们,正在用脚投票回答这个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