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在北纬21°的中国沙滩上,曾有恐龙漫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新华社 时间:2025-08-05 18:22:38

  新华社南宁8月5日电(记者农冠斌、黄凯莹)“在北纬21°的中国沙滩上,曾有恐龙漫步!”在位于广西南宁市的恐龙奥秘科学馆内,常务副馆长梁芷瑜兴奋地向参观者们讲述她参与的研究团队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国恐龙足迹的分布记录最南端被刷新至北部湾沿岸,这为华南乃至东南亚中晚侏罗世恐龙多样性及古生态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根据研究成果3D制作的楠木山兽脚类恐龙造迹者活动猜想。(新华社发)

  梁芷瑜介绍,此次“刷新记录”的足迹为约4平方米的岩块保存的7枚兽脚类足迹,于2021年在位于广西南部、濒临北部湾的东兴市楠木山村被发现。2023年起,由广西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恐龙奥秘科学馆等科研机构共同对上述恐龙足迹点,从形态学角度做详细描述,并结合此前全广西的化石记录,尝试阐述广西恐龙记录整体面貌。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史和生物多样性》上。

  曾经行至北部湾畔的恐龙到底是哪一种?经勘察研究,科研团队共发现了两种形态的恐龙足迹。“我们推断A型足迹的造迹者是一种体长3至4米的中型兽脚类恐龙,步行速度约1米每秒。”研究团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说,其较弱的中趾前凸和低长宽比表明,它可能是一种行动敏捷的掠食性恐龙,与四川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兽脚类恐龙有较近亲缘关系。


  楠木山恐龙足迹。(新华社发)

  研究团队成员、广西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莫进尤介绍,同时发现的B型足迹保存状态较差,但尺寸明显更大,长47.6厘米。根据已知信息推测造迹者体长超过6米,可能属于异特龙类或巨齿龙类等大型兽脚类恐龙,“这一发现暗示,中晚侏罗世的广西南部可能存在顶级掠食者,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该地区恐龙生态位的认识。”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还系统梳理了广西侏罗—白垩纪地层中的四足动物化石记录,共识别出14处重要恐龙化石点。据悉,广西是华南地区古生物地层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分布着50多个中生代—新生代“红层”盆地,涵盖侏罗纪至白垩纪各个时期。“对广西恐龙化石的系统研究,正帮助揭开华南与东南亚中生代恐龙世界的神秘面纱。”莫进尤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