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上海市监狱管理局“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提篮桥监狱与青东戒毒所近期紧密协作、多向发力,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涉毒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新模式。
历经五个月实践,项目成效初显,受试者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改造质量全面提升,为监管场所安全稳定与教育改造工作注入了科技驱动的新动能。
强强联手 共绘蓝图
打造“一站式”融合资源库
双方牵手上海政法学院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共同探索构建“实务部门+高校”协作联动的长效机制,为项目科学性奠定基础;双方成立工作组,建立常态化联席会商机制。
提篮桥监狱教育改造科、试点监区联合青东戒毒所,针对涉毒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科学戒治、禁毒宣传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共同制定《工作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责任人、工作量、时间表。
项目融合了提篮桥监狱的教育改造体系优势和青东戒毒所在心理矫治方面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以预防复发模型为核心原理,以认知行为疗法(cbt)为基础方法论,通过科学干预,精准改善涉毒服刑人员的非理性思维和问题行为模式,有效化解其情绪与行为困扰。
科技赋能 智慧管理
ai驱动构建高效戒治体系
本项目深度应用前沿科技: 除评估毒瘾外,虚拟现实技术(vr) 可用于提供厌恶治疗、脱敏治疗和回归社会康复训练;
通过采集涉毒服刑人员皮电数据、眼动轨迹等客观指标,精准评估其渴求度与风险点,并据此动态生成高度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任务,实现精准干预。
在为期五个月的实践中,由ai深度赋能的智能化心理管理平台高效发挥了数据归集、整合、共享、互通的枢纽作用,催生出一套科学严谨的涉毒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体系。
精准勾勒心理画像
基于平台整合的数据,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并综合运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16pf(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等专业量表进行心理评估,实时掌握试点监区涉毒服刑人员心理动态。
科学设计防复吸训练
依托数据共享,精心设计了八期防复吸心理团体训练课程,系统化指导涉毒服刑人员在“无毒状态、模拟(虚拟)高危状态、真实危险状态、偶吸/复发状态”四种关键情境下的认知应对与行为策略。
数据驱动精准施策
依托ai平台的强大分析与预警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供建议,为主管民警制定调整涉毒服刑人员的个性化、科学化教育改造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显著提升了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有效性。
信笺载梦 逐浪前行
多元化路径照亮“回归路”
“过去,我觉得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不会影响人生,盲目自信地认为不会对毒品上瘾,结果走上歧路。现在,我学会了从‘如何应对’和‘如何解决’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涉毒服刑人员a)
“我毕业于名牌大学,曾是父母的骄傲,却在短短半年内陷入冰毒泥潭,整日游手好闲,因手头拮据便萌生歪念……冰毒毁了我原本灿烂的前程,我一定要戒除毒瘾,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涉毒服刑人员b)
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源自“时间胶囊”项目。服刑人员每月可在此给未来的自己留言,记录成长与蜕变,监狱会在刑期结束前将承载着希望的“时间胶囊”归还本人。
“经过这段时间的项目实践,我发现他们的状态明显转变,心态更加积极乐观,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开始。”一位提篮桥监狱民警如是说。工作组将持续深化总结项目经验,致力于帮助更多涉毒服刑人员彻底摆脱“心瘾”枷锁,重塑健康人生。
截至6月底,项目的数据采集与课程安排已圆满完成。根据计划,工作组正着手编写《(试点监区)涉毒服刑人员综合戒治项目操作手册》,旨在将项目的科技赋能实践与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范式,推动取得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戒治成效。
此次合作是双方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戒治改造成效的重要创新实践。
通过打破戒毒所与监狱间壁垒,引入vr、ai等前沿科技构建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这不仅为试点监区安全稳定构筑了坚实防线,为双方民警搭建了互学互鉴的宝贵平台,更以科技的温度与力量,照亮了涉毒服刑人员奔向新生的改造之路。
1、18年前的今天,监狱总医院完成了一场跨越浦江的“静默搬迁”
2、北新泾监狱这场警长培训,让从严治警的“钢火”更旺!
3、喜报!这家监狱的作品在重量级短视频大赛中获奖!
编辑:许立春
供稿:提篮桥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上观号作者:上海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