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举行开幕仪式。在一场别开生面的“量子点亮生活”主题脱口秀暖场下,展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高深莫测的量子概念拉入日常语境,一场探索量子百年传奇的科普艺术之旅正式启航。
1925年6月,海森堡在德国黑尔戈兰岛上建立了矩阵力学,用他的方程精准解析了氢原子光谱,这标志着现代量子理论正式诞生。到2025年,量子力学恰好走过了100年。量子力学的诞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门。没有它,就不会有今天的计算机、互联网,更不会有我们习以为常的卫星导航系统。
“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5楼中庭,将持续展出至8月29日。
多位科学、文化与教育领域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参观“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
展览精心策划了“量子猫宇宙”“量子百年飞跃”“国之重器”等多个主题展区,借助前沿的互动科技装置、震撼的视觉艺术作品、珍贵的史料文献以及生动的模型演示,带领观众穿越百年量子探索之路,一起探寻量子世界的物理法则,追溯量子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触摸量子科技最前沿的创新成果。
开幕式上,天津美术学院邱志杰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展开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科学×艺术”跨界对话——“量子科学与艺术表达”,探讨科学发现与艺术灵感如何相互激发。
陈宇翱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了量子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前沿;梁琰教授表达了对于当今时代下学科美育对于推动科学学科学习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邱志杰院长则强调艺术介入对拓展科学想象力边界的价值。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思维的启迪。百年量子,方兴未艾,期待无数年轻人带着对未知世界永恒的好奇,以无畏的探索,照亮属于下一个百年的“Q世纪”科学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