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海尔生物:核心技术人员前次激励股票流通即清仓 与总经理再获激励而一期业绩未达标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金证研 时间:2025-08-08 00:23:00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亚一/作者 夕山 映蔚/风控

在最新披露的机构调研中,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生物”)表示,其内部战略进行了新的聚焦,从产品升级到场景方案,满足用户通过AI更好地提效的需求。以五大产业为例,海尔生物的血液产业,智慧用药,生物样本库,智慧实验室、公卫产业目前都已经有了AI的赋能。

此外,在2025年6月10日-6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海尔生物表示,在新产业上,公司加快多品类的创新布局和市场协同。而回溯其多元化布局的历程,上市申报期间其主要收入来自低温存储设备销售。上市次年起,海尔生物陆续并购多家企业,涉及业务包括血液采输、实验室耗材等。且其2020-2022年产品分类发生变更,称于2022年战略升级划分新的产品结构。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尔生物非存储类新业务收入占比超40%,同期海尔生物归母净利润下滑近20个百分比。

另一方面,海尔生物2021年股权激励对象包括三名核心技术人员,该次激励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达标相关归属股票于2022年11月上市流通。而次月起,前述3人均相继开始减持直至清仓。2024年,海尔生物再次实施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亦包括前述三名核心技术人员,而此次激励未达到第一个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一、上市后通过并购进行多元化布局,最新一期净利润下滑近20%

并购重组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海尔生物2019年上市时主要收入为低温储存设备销售,专注于低温存储相关业务的发展。而其上市以来进行多次收购或并购血液采输、实验室耗材等业务。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尔生物非存储类新产业收入占比超40%。

1.1 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彼时主要收入来自低温存储设备销售的收入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19年10月24日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2019年10月25日,海尔生物于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书”),海尔生物主营业务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主要收入体现为低温存储设备销售收入

2016-2018年,海尔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76亿元、6.12亿元、8.26亿元,占其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8.76%、98.53%、98.17%。同期,按产品类型且其主营业务收入来自超低温保存箱、低温保存箱、恒温冷藏箱、生物安全产品、其他产品及第三方实验室产品业务。

显然,申报上市时,海尔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低温存储设备销售收入。

上市后,海尔生物进行了业务拓展。

1.2 2020年起通过并购布局血液采输及实验室耗材等业务,2021-2022年产品分类均发生变化

签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书显示,海尔生物属于金融控股平台下属的医养产业,专注于低温存储相关业务的发展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5年4月2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海尔生物2019年上市时为了突破低温存储产业的天花板就进行了物联网转型。

据海尔生物2019年年报,海尔生物将拓展场景方案列为其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现有场景解决方案的持续迭代升级,满足用户最佳体验升级。另一方面,在彼时已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布局,满足场景用户综合性需求,并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在自主培育的同时,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把握行业新机会,深化产业布局,快速实现战略目标。

据海尔生物2021年7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从方案看,从最初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到现在的生物安全综合方案,海尔生物的赛道正在不断拓宽

据海尔生物官网,2020年,海尔生物收购重庆三大伟业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三大伟业”),开拓智慧血液安全新生态。彼时,重庆三大伟业从事血液采输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射剂类产品的生产,有GMP生产车间,并有无菌医疗器械、有源设备和大容量注射剂等生产线

2022年10月,海尔生物收购免疫规划信息化行业龙头深圳市金卫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加速布局疫苗城市网。

2022年12月,海尔生物收购国产耗材新秀苏州康盛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盛生物”),持续拓展智慧实验室场景。康盛生物主要产品是实验室一次性耗材,收购康盛生物是海尔生物在生命科学智慧实验室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2023年4月,海尔生物收购苏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布局智慧药房赛道。

据海尔生物2020-2022年年报,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来看,2020年,海尔生物的主营业务产品包括超低温保存箱、低温保存箱、恒温冷藏箱、生物安全柜、其他产品。2021年,海尔生物的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样本安全场景、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疫苗安全场景、血液安全场景。2022年,海尔生物的主营业务产品包括生命科学、医疗创新。

据海尔生物2023-2024年报,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来看,2023-2024年,海尔生物的主营业务产品包括生命科学、医疗创新。

可以看出,2020-2022年,海尔生物的产品分类均发生变化。

进一步关注海尔生物变更产品分类的经营情况。

1.3 战略升级后业务分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2025年一季度非存储类产业收入超40%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投资者问答中,海尔生物被指出经营分析的产品分类2020-2022年的结构一直在变化,2023年未变。且其被问及未来是否会稳定下来以保持必要的延续性?医疗创新板块是否对应前期的药品、疫苗和血液三个板块?

对此,海尔生物2024年4月25日回复表示,2022年其进行战略升级,将业务划分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主要面向用户群体分别为医药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用户。

据海尔生物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海尔生物在生命科学板块,推进多品类实验室仪器的创新进程、积极布局耗材和试剂等业务,支持智慧实验室场景方案不断深化并向生物制药等工业应用场景方案延伸。在医疗创新板块,海尔生物加快产品创新支持智慧用血、智慧公卫、数字医院等场景解决方案不断延伸与纵深发展。

其中,海尔生物生命科学板块包括样本储存、生物制药场景、实验室服务场景、试剂耗材等。医疗创新板块包括公共卫生场景、血液安全场景、数字医院场景、药剂管理等。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5年1月9日、2025年1月22日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海尔生物非存储新产业2024年前三季度占收入比重达到45%,已经呈现出了血液、用药自动化、实验室仪器、数字化公卫等快速发展的梯次布局。

外延并购是海尔生物的重要增长支柱。海尔生物聚焦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围绕这两大领域的发展进行布局,通过内生加外延的方式形成了以生物样本库、血液、药房自动化、公卫、实验室为代表的产业体系。生物样本库产业基于低温产业进一步拓展,提供包含低温存储、自动化样本管理、耗材服务等综合方案。血液产业主要为血站、采浆站等用户提供血液城市网、血浆成分分离采集等方案。公卫产业主要为疾控用户提供围绕疫苗安全的软硬服一体化等方案。实验室产业也随着2024年分析仪器设备公司,即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收购而逐渐发展。

可见,海尔生物血液、药房自动化、公卫、实验室等非存储业务为其新产业。

据海尔生物2024年年报,2024年,海尔生物非存储新产业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至45.47%。

据海尔生物2025年5月29日-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一季度,海尔生物非存储新产业收入占比44%,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7.35%。

且对于2025年存储类业务和非存储类业务的发展情况,海尔生物表示,其的低温存储业务已触底企稳,呈现持续恢复态势,看到公司海外低温存储业务的市场份额仍然很低、在新药研发、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拥有大量的机会。非存储新产业上,公司的产品矩阵正在快速完善,综合场景方案也正逐渐发挥协同效应。

在此背景下,再来关注海尔生物的业绩表现。

1.4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19%

据海尔生物2019-2024年年报,2018-2024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8.42亿元、10.13亿元、14.02亿元、21.26亿元、28.64亿元、22.81亿元、22.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82亿元、3.81亿元、8.45亿元、6.01亿元、4.06亿元、3.67亿元。

据海尔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1-3月,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9亿元、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3%、-19.88%。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2019-2024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3%、38.47%、51.63%、34.72%、-20.36%、0.1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9.76%、109.24%、121.82%、-28.9%、-32.41%、-9.71%。


还需指出的是,海尔生物的股价历史最高价起呈下跌趋势。

1.5 股价最高点发生在2021年8月19日至查询日2025年8月7日,股价呈震荡下跌且跌幅超76%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2019年10月25日上市以来至2025年8月7日收盘,在后复权的情况下,海尔生物股价历史最高价发生在2021年8月19日,当日盘中最高价为152.14元/股,系历史最高价,收盘价为151.24元/股。2025年8月7日,海尔生物的收盘价为35.27元/股。2021年8月19日至查询日2025年8月7日,海尔生物的股价跌幅为76.1%。

简言之,2019年,海尔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其彼时主要收入为低温存储设备销售,专注于低温存储相关业务的发展,且称上市时为了突破低温存储产业的天花板进行了物联网转型。2020年起,海尔生物收并购多家企业,涉及业务包括实验室耗材、血液采输、公卫信息化业务等。在此背景下,海尔生物2021-2022年经营分析中产品分类发生变化,称于2022年进行战略升级将划分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

2024年,海尔生物形成了以生物样本库、血液、药房自动化、公卫、实验室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其中,生物样本库产业基于原有低温产业进一步拓展。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海尔生物新产业非存储类产业收入占比超45%。而业绩方面,海尔生物2023年营收下滑且2024年同比增长0.13%,2022-2024年,海尔生物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到了2025年一季度,其净利润仍系负增长。不仅如此,历史股价最高点发生日2021年8月19日至查询日2025年8月7日,海尔生物的股价呈下跌趋势且跌幅超76%。

二、3名核心技术人员前次股权激励流通即清仓,与总经理再获股权激励而一期业绩未达标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激励核心员工,既是对员工过往贡献的回报,也是通过核心员工持有股票的方式,使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价值息息相关。

此方面,在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海尔生物3名核心技术人员在第一个归属期上市流通日次月起,相继清仓“套现”,且该3名核心技术人员亦为海尔生物2024年的股权激励对象,而其一期业绩考核不达标。

2.1 2021年股权激励名单包括总经理刘占杰,核心人员张江涛、刘吉元及滕培坤

2021年3月25日晚间,海尔生物披露了《2021年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2021年激励草案”)。2021年6月9日晚间,海尔生物披露了《海尔生物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截止授予日)》(以下简称“2021年股权激励名单”)。

据2021年激励草案,该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股本总额的约0.63%,无预留权益。

本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171人,包括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海尔生物及其子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所有激励对象必须在海尔生物授予限制性股票时和本激励计划考核期内与海尔生物及其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聘用关系或劳务关系。

据2021年股权激励名单,海尔生物2021年股权激励对象共171人,其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共10人。其中,时任总经理为刘占杰,且前述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巩燚、滕培坤、刘吉元、张江涛。

再来关注上述激励的业绩要求。

2.2 上述激励以41.8811元/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考核达标且归属股票于2022年11月流通

据2021年激励草案,本激励计划三个归属期对应的考核年度为2021-2023年。以2020年营业收入值为业绩基数,对各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值定比2020年营业收入基数的增长率(A)进行考核,根据上述指标的每年对应的完成情况核算公司层面归属比例(X)。其中,2021-2023年营业收入,较2020年的增长率(A)目标值(Am)分别为30%、69%、120%,触发值(An)分别为20%、44%、73%。

另外,当业绩完成度分别为A≥Am、An≤A<Am、A<An时,海尔生物公司层面归属比例(X)分别为X=100%、X=A/Am*100%、X=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营业收入”指经审计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归属期内,海尔生物为满足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办理股票归属登记事宜。若海尔生物营业收入未达到上述业绩考核触发值,所有激励对象考核当年计划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全部取消归属,并作废失效。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2年10月1日的《关于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公告》,海尔生物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的归属条件已成就。其中,在业绩考核方面,2021年度海尔生物营业收入相对于2020年增长率为51.63%,高于目标值(Am)。此次归属人数为152人,归属数量为88.075万股,授予日为2021年6月8日,授予价格调整后为41.8811元/股。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2年11月9日的《关于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公告》,本次归属股票数量88.075万股,本次归属股票上市流通时间为2022年11月11日。其中,本次归属的对象合计152人,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10人、管理骨干及业务骨干共142人。

其中,总经理刘占杰、核心技术人员巩燚、滕培坤、刘吉元、张江涛的已获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分别为15.5万股、9万股、3.5万股、2.25万股、2.25万股,此次可归属数量分别为6.2万股、4.5万股、1.4万股、1.125万股、1.125万股。

需要指出的是,张江涛等人自2022年12月起即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2.3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滕培坤、刘吉元、张江涛3人减持清仓合计减持金额超260万元

据上交所官网,2022年11月11日,滕培坤、刘吉元、张江涛通过股权激励,对海尔生物持股数量分别为1.4万股、1.125万股、1.125万股,变更前前述三人的持股数均为0股

2023年1月18日、2023年2月17日,张江涛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分别减持2,000股、9,250股,平均价格分别为75.1元/股、77.2元/股。变动后,张江涛的持股数为0股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12月19日、2023年1月9日,滕培坤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分别减持200股、1,100股、12,700股,平均价格分别为63.93元/股、63.46元/股、66.6元/股。变动后,滕培坤的持股数为0股

2023年1月19日,刘吉元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减持11,250万股,平均价格为75.1元/股。变动后,滕培坤的持股数为0股

根据《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研究,上述减持行为中,张江涛、滕培坤、刘吉元三人的减持金额合计为263.76万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不复权、后复权的情况下,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2月17日,海尔生物的股价涨幅均为22.49%。

“故事”还在继续。

2.4 上述股权激励二期未行权且三期业绩不达标,截至2024年7月合计作废处理92.25万股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4年7月4日的《关于作废部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2024年7月3日,海尔生物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作废部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董事会同意作废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共92.25万股。

其中,海尔生物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13名激励对象离职,已不具备激励对象资格,其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5.5万股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由海尔生物作废。

第二个归属期,由于海尔生物股票市场行情等因素发生变化,符合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未行使权益。海尔生物作废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共52.05万股。另外,海尔生物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相较于2020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为62.69%,未达到此次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业绩考核目标。因此,本次作废其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34.7万股。综上,合计作废处理2021年限制性股票92.25万股。

不仅如此,海尔生物2024年再次实施股权激励。

2.5 2024年的股权激励对象亦包括刘占杰及前述三名核心技术人员,其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考核不达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4年3月27日晚间,海尔生物披露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2024年激励草案”)。2024年4月18日晚间,海尔生物披露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以下简称“2024年股权激励名单”)。2025年3月8日,海尔生物披露了《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公告》。

据2024年激励草案,本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4-2026年三个会计年度,分年度进行业绩考核并归属,以达到业绩考核目标作为激励对象的归属条件。以2023年营业收入值为业绩基数,对各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值定比2023年营业收入基数的增长率(A)进行考核,根据上述指标的每年对应的完成情况核算公司层面归属比例(X)。

其中,2024-2026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的增长率(A)不低于目标值(Am)分别为30%、69%、120%,不低于触发值(An)分别为15%、32%、52%。

当业绩完成度分别为A≥An、An≤A<Am、A<Am时,海尔生物公司层面归属比例(X)分别为X=100%、X=A/Am*100%、X=0。

据2024年激励草案及2024年股权激励名单,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342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股本总额1.076%。其中,首次授29万股,占本激励计划公布时股本总额的0.918%,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85.38%;预留5万股,占本激励计划公布时海尔生物股本总额的0.157%,预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14.62%。

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包括董监高11人、核心骨干员工251人。其中,董监高包括时任总经理刘占杰、核心技术人员刘吉元、滕培坤、张江涛,获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分别为17万股、3万股、2.25万股、1万股。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4年4月18日的《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的核查意见》,海尔生物本次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日为2024年4月18日,并同意以15.41元/股的授予价向262名激励对象授予292万股限制性股票。

据海尔生物签署于2025年3月29日的《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公告》,经审议,海尔生物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及预留授予价格由15.41元/股调整为14.9元/股。

据2024年报,海尔生物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新授予股权激励数量为292万股,未达到第一个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不难看出,2024年,海尔生物营收较2023年同比增长0.13%,不满足未达到第一个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考核要求的触发值、目标值分别为15%、30%。

总而言之,海尔生物于2021年实施股权激励,其中激励对象包括张江涛、刘吉元及滕培坤三名核心技术人员。此次股权激励中,一期业绩达标且相关股票于2022年11月11日上市流通。而流通次月即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前述刘吉元等3人以60-77元/股的价格陆续减持清仓,合计减持金额为263.76万元。另外,海尔生物2021年股权激励二期未行权且三期业绩不达标,涉及股权92.25万股于2024年7月作废。2024年,海尔生物再次实施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亦包括上述三名核心技术人员,而其该股权激励未达到第一个归属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三、结语

2025年5月,海尔生物总经理刘占杰在业绩说明会上,称海尔生物一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低温存储领域起步并积累优势,并积极拓展业务边界。此方面,申报上市期间,海尔生物主要收入来自低温存储设备销售的收入。上市次年即2022年,海尔生物通过并购置入血液采输及实验室耗材等业务。且战略升级后,其业务主要围绕生命科学及医疗创新两大板块进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非存储类产业收入超40%。然而,海尔生物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负增长,且2025年一季度增幅仍告负。

另一方面,海尔生物分别在2021年及2024年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次激励名单均包括总经理刘占杰,核心人员张江涛、刘吉元及滕培坤。其中,2021年激励第一归属期股票上市流通日不久后,上述三名核心人员陆续减持至“清仓”,合计减持金额超260万元。而此次2024年激励中,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考核不达标。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