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首发|Monolith第四年,曹曦又募了35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投中网 时间:2025-11-11 10:19:03

时隔不到三年,曹曦和他的Monolith砺思资本又募了新基金。

就在今日,Monolith官宣了两只新基金:美元VC二期和人民币VC一期基金的募资终关,双币基金总计规模为4.88亿美元(折人民币近35亿元)。

Monolith并未披露两支基金的具体规模。据投中网获悉,人民币基金的最终规模约在14亿左右,以此推断,美元基金接近3亿美元。而且两支新基金都很干脆,没有宣布“首关”的动作,直接一次性close。

这样算下来,加上美元VC一期,以及同样顺利的二级基金,成立四年的Monolith,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

新基金的亮点有这么几个,一是最终规模不算小,人民币和美元双双实现了超募,但Monolith选择了克制;二是募集速度极快,有多快,一会细说;三是认准了更市场化的方向,对返投做了取舍;四是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

先分享几个观察:

1.打法是路线问题,规模只能是一线的特权——35亿新基金,4年100亿管理规模,这让Monolith基本坐实了新生代黑马VC的头把交椅,牌面和势能都起来了;

2.科技资产重估的叙事仍在,中国AI和科技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在走高,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美元基金回暖;

3.在国资主导的一级市场,10亿以上量级,偏市场化的VC基金有机会实现,募资实力是前提,也需要取舍。
至于美元基金最难的时候是不是过去了?我们还无从判断,但多少能透过Monolith的新基金,捕捉到行业的回暖。

今年下半年,包括Monolith在内,光速中国、启明创投、黑蚁资本、渶策资本等在内的一批美元基金,都传出了募集新一期美元基金的消息。随着Monolith新基金完成交割,相信一批中国美元基金的好消息,会陆续落听。

1个月,近3亿美元

我一直有个观点,精品与否是路线问题,而规模只能是翘楚的特权。比如2021年是美元募资最热闹的一年,但稍微一盘就能发现,头部那几家VC几乎拿到了大部分的钱。现在大环境不一样,能顺利募到一支不小的市场化基金,可能已经算是翘楚了。

时隔三年,Monolith二期美元延续了略大于首期的体量,节奏和规模都稳得很。谈规模不能脱离年份,这几年美元募资持续式微,募资还稳当,功力、定力缺一不可。

令人惊讶的是募资速度极快。与一期美元相同,二期美元从启动募资到最终交割用时三个月。而据我们了解,这期美元VC基金从启动募资,到份额确认,实际只用一个月,后两个月只是走流程。

另外,这期基金还实现了大幅超募。据了解,美元的老LP慷慨拿出了超100%的复投金额,全部LP的投资意向达到了目标规模的160%,但最终Monolith选择了克制,压缩了总体的募资额度,考量大抵是机构的能力边界和回报最大化。

这画风,着实梦回2021年了。

究其缘由,基金的阶段性业绩大抵不错。数数首期美元基金的portfolio,月之暗面(Moonshot AI)、与爱为舞(AiEdu)、星迈创新(Beatbot)、乐享科技(Joyln Technology)、逸文科技(Even Realities)、极壳(Hypershell)……多数在投后实现多轮融资,账面回报应该不低。典型如月之暗面,Monolith在首轮进入,未来如果成功IPO,大概率是个本垒打的项目。

募资飞速也透出了行业回暖的苗头。据了解,新增LP的地域范围覆盖了欧洲、中东、东南亚,这是近年炙手可热的LP增量。这批LP布局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的意愿正越来越积极,这在业内已是显学。

对于这批LP来说,一个通行的配置策略是:只要继续投资中国,就要覆盖“新势力”,因此,Monolith这种“黑马GP”几乎是个必选项。生态位优势让Monolith的首期基金实现了丝滑募资,而且即便成立四年,“新基金”的生态位红利仍在。按照业内的“第三支基金定律”,Monolith仍有一支基金左右的“新手村时间”。

不可否认Monolith赶上一波好运,这算一种时代机会,所谓vintage year的精准卡位。可谁说运气不是实力的一部分呢?

人民币的取舍

美元基金是Monolith的底色,人民币基金则要从零到一,起步很早,2024年,也就是首期美元VC基金的次年就启动,扎扎实实用了一年多时间。

据投中网了解,此次Monolith首期人民币目标8亿,最终募资约14亿人民币。放在首关几亿都要庆祝的募资环境已算顺利,首期人民币超10亿,横看也是照着一线GP标准来的。具体阵容没有披露,据了解,基石LP是国内头部母基金和一家产业龙头上市公司。

最大的亮点是成色——市场化LP比例很高,而且几乎没有返投要求,考虑到14亿的规模,这放在当下市场并不容易。国资诉求与市场化资本依然有差异,GP之间、不同基金之间,结构化特征也相当明显,无论是LP还是GP,都要经历取舍,两全越来越难。

Monolith的人民币投向以AI软件及智能硬件为主,重点覆盖AI基础设施、机器人及智能硬件领域。在招引口径中,这是相对容易实现返投的细分,但Monolith仍选择了更市场化的资金,想必做了不少考量。

也是因此,Monolith人民币的出手相比其他基金可能会更自由,投资策略与美元基本无异,更像一个币种抓手。

比如即将IPO的大热门项目沐曦,应该是Monolith人民币基金里第一个上市项目,由于人民币基金尚未到位,Monolith在沐曦上市前最后一轮才进,即便如此,仍有希望获得非常可观的回报。事实上,这也是曹曦早在红杉种子时期就投资过的项目,2021年preA轮。

另一个类似的项目是宇树。

显然,在中国做投资,想要主动权,人民币是不可能再缺少的抓手了。

资产低估的吸引力

在路线上,Monolith依旧是经典VC,找时代的大机会,在早期掐尖。

四年前,首支基金的投向是“下一代消费互联网、前沿技术、全球toB和toC服务”,相对宽泛。二期逐步实现聚焦,AI相关的应用和硬件,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的投资主题,并且将投得“更早”。

以更大的尺度观察,中国AI项目相比美国市场的相对低估,这或许也是Monolith新基金募资顺利的原因之一。

2022年以来,由于美元基金式微等原因,无论是在AI大模型、软件应用,还是具身智能、AI玩具这些软硬一体的热门赛道,相关中国顶尖公司估值较国外公司估值极低。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全球第一,推动一级市场整体开始回暖向好,而包括DeepSeek、宇树、智元在内,这些中国公司的技术进展速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很难说国外LP没有FOMO的因素。

比如除了DeepSeek,最顶尖的中国大模型公司也不过200多亿人民币,也就是约为40亿美元估值,而年初时,前OpenAI CTO创立的Thinking Machines Lab,种子轮估值就达到100亿美元,遑论Grok这些明星公司。

具身智能也是估值差异巨大,国内估值最高的智元、宇树、银河通用,估值都在100多亿的水平,而大约与智元同时期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Figure AI,目前的估值是390亿美元,也就是接近2800亿人民币。

当然,商业体量存在差异,但动辄数十倍的估值差带来的投资和配置机会,一定不会被所有LP忽视,尤其试图押注全球AI资产的那批。

口碑的复利

另一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刚成立四年的Monolith,已经在收获口碑的复利了。

在VC圈子内,曹曦是出了名的聪明又会做人,总之口碑不赖。早几年就从一家欧洲LP注意到流露的好感,对方评价曹曦“脑筋清楚,行事很稳”。

在这次美元募资中,我们打听到,一个欧洲LP在见曹曦之前就已经决定要投了。原因是这家机构在一些信任的LP、创业者和VC圈子里提前做了尽调,发现几乎没听到过Monolith的负面评论,一水儿正面好评。

这当然是曹曦和整个机构经营的结果。在业务上,规模克制就是对回报的标准,掐尖就是对项目的标准,并且这家机构也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调性,名字的来源、会议室的公用wifi密码来自2001太空漫游,这些就不说了。

再比如,去年美元AGM,Monolith为美元LP准备的小礼物之一,是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今年则变成了刘慈欣经典短篇《朝闻道》的英文版,译为《A View From The Stars》。

小说故事挺简单,大概是一群科学家面临生死抉择,知悉宇宙的秘密后立即去死,或是一生苟活,永远不能解开这个终极奥秘,所谓“朝闻其道而夕死可矣”,乍一听上去挺极端。

从这些小细节上,你可以大概窥见这家成立仅四年的投资机构的调性,它还没有褪去自己的锋芒,风格化依然鲜明。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不可能忽视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