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一群60后,盘活养老机器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机器最前线 时间:2025-08-09 18:05:49

随着银发经济的到来,《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在《超能陆战队》中,大白身为医疗机器人,具备扫描生命指数、实施医疗救助、进行情绪安抚等功能。小朋友从大白蠢萌的形象中,领悟了善良、正直和友谊的真谛;老年人则从中看到了垂暮之年,解决孤独、提升生命质量以及维护生命尊严的希望。

无独有偶。近日,智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165厘米的个头,棕色灵动的眼睛,柔肤软包覆材的触感,当它张开双臂做出拥抱姿势时,人们仿佛看到了《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走进现实。

傅利叶智能创始人顾捷表示,过去十年,傅利叶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康复机器人、外骨骼设备等医疗场景, GR-3则是试图在“工程型人形机器人”之外开辟“交互陪伴型”新赛道,回归“服务于人”的技术初衷。

不仅是傅利叶,大波聚焦康养场景的机器人企业正在加速入场。当中老年群体撑起504亿的微短剧市场、拿下国内旅游客源36.81%时,银发经济与康复机器人的狭路相逢,似乎是一场温情脉脉的双向奔赴。

银发市场的觉醒

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0%;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好像是最不舍得花钱的群体,然而“不舍得花钱”正渐渐成为老年人消费的过去式。如今,他们的消费结构从基本需求向健康、兴趣、体验等方向转移,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

京东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大银发族在营养保健、生鲜、生活服务、旅游出行等领域的消费增速高于全年龄段的网购人群,尤其在营养保健品的消费增长高于整体增速的10倍。

另外,银发族网购服务消费的增长也很显著。生活服务、缴费服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6倍,健康体检、家电安装服务、机票预订等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

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持续老化,2023年我国失能人口规模达4654万,据推测到2025年我国失能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1亿人。与之对应的,则是持证养老护理员的严重短缺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缺口高达550万人。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远程监护平台、综合居家服务网络等方式,来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养老照护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人对晚年生活质量的追求,将孕育一片智能养老机器人的蓝海。

方正证券对不同品类智能养老机器人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率做出假设,预测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大波康养机器人企业涌现

6月9日,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项目”,明确 2025年~2027年期间,居家养老机器人需完成不少于 200 户家庭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0台套。

8月6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实现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探索具身智能在医疗康养服务中的示范应用,研发具备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对示范应用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养老赛道正吸引传统制造巨头与科技企业密集布局。

其中包括具备养老渠道和业态优势的软硬件一体化企业如松霖科技、三晖电气、荣泰健康、麦迪科技、盛视科技等。

还有欧圣电气、东方精工、海尔智家、新时达、润泽科技、倍轻松、豪江智能、中坚科技等上市企业在养老机器人多品类的优质产品布局。

此外,在传统医疗器械领域,振江股份、兆新股份、伟思医疗、精工科技、探路者、深圳乐聚、上海傅利叶、程天科技、肯綮科技、杭州智元等,在康养外骨骼基础上,加速其它康养机器人场景的研发和生产。

据《中国养老机器人产业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养老机器人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2%,产业链已形成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生活照护、情感陪伴四大核心场景的完整覆盖。

健康监测机器人主要是对老年人心率、血压、睡眠、跌倒等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康复训练机器人则主要服务于失能、术后、老年怪病人群的肢依训练与康复干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失能、术后、老年慢病人群,也可协助完成洗浴、翻身、移动、喂饭等日常照护任务,减轻护工压力,提升照护安全性与标准化水平。

情感陪护机器人则集语音交互、情感识别、娱乐陪伴、用药提醒等功能于一体,缓解老年人情感孤独与认知退化。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场景的落地并非孤立而是相互交融。以上海首批“AI+养老”场景为例,社区老年认知障碍筛查结合了毫米波雷达的健康监测与智能语音交互的情感陪护;居家特殊困难老人关爱360服务则融合环境监测的生活照护和跌倒警报的主动预警。

第一批“吃螃蟹”的老年群体

国家不仅通过对企业端进行激励,在需求端,也通过开展各种政策试点,推动养老机器人产品的落地与消费。

目前,具备智能养老功能的服务机器人主要有三大需求群体,分别是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以及老年人家庭。

在浙江,已将外骨骼机器人纳入居家适老化改造目录,并按30%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件最高补贴3000元;西安则鼓励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按需引进科技助老产品,按照产品成交价格的30%给予一次性补贴,购买多件产品可累积享受补贴。

此外,2025年7月23日,财政部提出将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可在消费券额度内按比例抵扣相关费用。此举有望进一步促进智能机器人在失能老人照护领域的应用推广。

而头部养老院集团率先批量引入智能养老机器人,则加速产业规模化落地。

在家庭场景中,服务类机器人实时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较为薄弱。而军休干部群体的养老需求,或许会加快家庭场景的落地进程。

据方正证券分析,目前军休干部共有26.7万名,其中绝大多数为高龄老人。随着失能(含失智)、高龄、独居等需要特殊照料的群体数量逐年增加,且军休干部主要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为应对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长的照护需求,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军休机构与养老服务企业展开合作,提供上门照护、康复医疗以及智能化支持服务,同时加快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设施建设。

这一现状不仅凸显了养老资源的紧张以及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朝着智能化、社区化、多元化的方向加速发展。

结语

当银发浪潮不可阻挡地奔涌而来,养老机器人们张开双臂,象征着科技与养老开启了一场深情的“双向奔赴”。这场奔赴,是冰冷机械臂与温热银发需求的融合,其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暮年时光,都能在科技的温柔守护下,拥有“大白”般可靠、温暖的依靠。技术向善,未来已来,银发经济的繁荣,正为这场关乎尊严与温度的科技革命,注入澎湃动力。

标签: 机器人 养老 智能 科技 老年人 企业 场景 医疗 傅利叶 产业 银发 居家 大白 情感 市场 产品 补贴 落地 家庭 功能 老化 营养 人群 康复 群体 康养 机构 平台 外骨骼 眼睛 张开 棕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