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90后MG总经理陈萃站在聚光灯下,声音因哽咽而颤抖。这一幕发生在8月5日MG4预售发布会上。当发布会现场播放一段致敬中国新能源研发人的短片时,陈萃站在台侧拭泪的画面被媒体精准捕捉,一时间,词条冲上了热搜。
这不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表演,而是一个承载了18年重负的品牌,在技术突围黎明前的百感交集。
陈萃的哽咽与落泪背后,藏着三重缘由:一是为欧盟对名爵高达47%的关税所带来的艰难处境而感慨;二是为团队用稀土材料打造新合金、一举打破特斯拉技术垄断的攻关不易而动容;三是为这款与海豚同级的纯电小车MG4顶配能装上半固态电池的突破而激动。
当陈萃宣布MG4的预售价格时,场内掌声雷动。这款轴距达2750mm的纯电小车,预售价区间为7.38-10.58万元,相比上一代价格大幅下降。MG4以530公里的CLTC续航、120kW 的电机,以及多项突破性的技术配置,强势进入了A0级市场核心竞争领域。
海外与本土冰火两重天
作为中国汽车出海极具代表性的品牌,名爵的海外征程堪称奇迹:连续5年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冠军。2025年上半年名爵在欧洲销量达153154 辆,同比增长18.6%,成功超越了特斯拉同期在欧洲的销量。
具体到车型表现,MG4曾创下亮眼成绩:2023年,MG4 EV出口销量达13.87万辆,拿下欧洲紧凑型纯电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6月,其以4492辆的销量位居德国纯电车型销量榜第二,超过同期大众ID.3的3257辆,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前三的中国车型。
而名爵EZS纯电SUV凭借名爵的百年英伦品牌底蕴,在最初便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关注,再加上符合欧盟整车型式认证、欧洲五星安全标准及美国UL2580电池安全标准等硬核品质,使其迅速跻身当地纯电动车销量前列。2020年1月以150辆销量登顶,2月持续稳居第一梯队,成为当时以色列市场的热门车型。
依托上汽安吉物流的“陆海空”全球物流体系,名爵构建了覆盖多个区域的海外运输网络。其泰国生产基地与澳新市场间有稳定的物流通道,通过巴基斯坦KD工厂生产的车型也持续辐射中东市场,这些布局都为海外业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从销量表现看,2020至2023年全球汽车业面临下行压力时,名爵海外业务保持了罕见的增长势头,这也成为了上汽集团海外板块的重要支撑。
与海外市场的热度相比,名爵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确实显得冷清不少。2025年5月,国内部分MG 4S店面临销售压力,部分车型库存积压,终端优惠幅度较大,销售顾问的业绩也受到影响。实际上,这种终端市场的平淡,是名爵国内业务近年的缩影,曾热销的车型,如今在市场上的关注度已明显下降。而这些挑战既体现了品牌发展的不平衡,也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
MG4如何撕开技术裂缝
绝境之下,一场技术豪赌悄然启动。特斯拉凭借铝镍合金专利,在电动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占据优势多年。为此,名爵投入5亿元研发资金,400多名科研人员耗时2500多个日夜,另辟蹊径研发铝-镧-铈合金以打破其垄断。
五年间,其研发团队从上海北上漠河,南下西藏,在-35℃至60℃的环境中反复测试。最终开发出的全新热管理系统,可使空调能耗降低50%,整车百公里电耗仅10.4kWh。且其工作温度能下探至-35℃,相较特斯拉热管理系统通常-25℃的最低工作温度,拓宽了约20%。
更大的赌注押在半固态电池上。名爵选定的是清陶能源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其技术亮点突出。电池内液体含量大幅降低至5%,极大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且顺利通过严苛的三向穿刺实验,做到不冒烟、不爆炸。在低温性能方面,表现同样出色,即便在-25℃的极寒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充电,有效解决了传统电池在低温下性能大幅衰减的问题。
为了推动半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上汽多次投资清陶能源,累计投入近29亿元,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与筹备,如今这项技术终于要应用在MG4这款7万级小车上,这对于提升名爵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名爵更是放出豪言,承诺若MG4发生电池自燃,将整车赔付,展现出对自身电池技术的强大信心。
而在定价策略上,名爵则展现出了其差异化的布局。全新MG4在国内市场开启预售,起售价为7.38万元,相较上一代车型价格有显著下调,为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而在英国市场,MG4的售价则处于高位,其起步价约25995英镑,折合成人民币约21.2万元 ,与国内价格形成较大反差。
这种价格差异背后,有诸多复杂因素。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设置了较高的关税壁垒,MG 品牌被征收的额外关税比例达37.6%,加上常规关税,合计税率高达47.6%,这无疑大幅增加了名爵在欧洲市场的成本,使得终端售价不得不提高。为应对成本压力并在国内市场提升竞争力,名爵在产品配置规划上进行了优化。以国内低配版车型为例,通过采用塑料方向盘、钢轮毂等较为基础的配置,合理控制成本,同时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与体验上,如新车基于上汽E3纯电架构打造,运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车内空间,其93.8%的整车得房率让后排腿部空间可媲美B级车,还强化了车身扭转刚度;车机系统方面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提升运行流畅度。顶配10.58万元的车型更是配备了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用户能够以A0级车的预算,享受到接近B级车的驾乘体验。
从出口跳板到技术反攻
在欧盟高达47.6%的关税重压之下,名爵在欧洲市场的拓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英国工厂虽未明确表示难以承受成本,但英国脱欧后,其汽车进入欧盟需额外支付10%的关税,这无疑加重了运营负担。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在加速追赶。从调查数据来看,2025年5月,吉利集团新车注册量达32992辆,位列欧洲最畅销汽车制造商榜单第9位;上汽集团新车注册量29387辆,排名第10位。在纯电动汽车最畅销品牌榜单中,比亚迪注册量同比增长率高达397%,以7111 辆位居第12位,而上汽名爵注册量4114辆,位居第17位,短期内比亚迪、吉利在欧洲的增长速度超越了名爵。
面对如此困境,名爵总经理陈萃在8月5日全新MG4预售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要对47%的关税说,欧洲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技术反攻来了”,彰显了名爵凭借技术突破困境的决心。
MG4作为名爵全球化战略车型,已在欧洲市场累计销售超4万台,2025年上半年欧洲销量同比增长33.5%。随着MG4全新先进技术的应用,未来极有可能反哺其他海外车型,进一步提升名爵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形成技术发展的良性闭环。
陈萃的眼泪,为十八年技术孤注一掷而流。从早期借助海外品牌认知打开市场,到如今在热管理系统、半固态电池等领域实现自主突破,这份技术上孤注一掷的坚持有迹可循。
这场以技术为矛的“反攻”,不仅是名爵的个体突围,更敲响了中国汽车工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的战鼓。它证明,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贸易壁垒与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既是名爵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穿越周期、远征全球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