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25(第十九届)中国品牌节于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AI与出海”为核心议题,在人工智能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关键节点,汇聚近百位国际政要、商界领袖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品牌从产品输出到全球品牌共创的战略跃迁。
在“AI引擎,全球共振”高峰对话环节,欧定头等舱高弹衬衫品牌创始人朱家勇受邀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匹克品牌创始人许景南等嘉宾同台论道,探寻中国品牌出海新航道。
会上,朱家勇结合欧定作为新一代男装品牌的出海实践,分享了如何以技术创新+情绪价值双轮驱动,打破中国服装企业低价出海路径,进军全球中高端市场的经验与思考。
从工具到价值翻译器,AI助力中国高端男装品牌出海
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1-6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增速低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有研究报告指出,居民消费信心虽有回暖,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在服饰品类上表现尤其明显。在内需增长放缓和竞争压力、渠道成本日益攀升的环境下,出海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最优解之一。
但受限于动荡的全球政经形势、特别是美国跌宕起伏的关税政策,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
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1-2月,服装出口同比下降5.8%。4-5月,国内企业暂缓订单执行。总览1-6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额达734.6亿美元,降幅持续收窄。但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显现:1-6月,梭织服装、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分别增长7.5%、8.1%,但出口单价分别下降6.5%、8.3%。
服装出海“量升价跌”趋势的出现,意味着依赖低价赢得市场的模式或许很难行稳致远。中国服装品牌亟需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对此,朱家勇在中国品牌节对话环节中表示,中国服装公司在海外依然普遍处于“拼利润”阶段。“以Shein、Temu等平台为代表的热销商品价格区间仅为9至24美元,比ZARA更低。”品牌仍然处在以利润换流量、赌爆款求发展的阶段。长期来看,会使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道路愈加艰难。
面对这种困局,朱家勇指出,从产业升级和长期发展来看,中国服装企业势必要从产品出海走向品牌出海,从低价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从功能价值走向情绪价值提供者。
作为DTC模式下的新一代国产男装品牌,欧定管理层团队已经深耕服装产业十几年。依托在供应链方面的深厚积累,通过上千名量体师积累了上百万的中国精英男士的身型数据。以这些高维度、结构化的数据资产为基础,欧定自研了AI算法模型,帮助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过去几年,欧定营收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长。
欧定希望AI能力可以帮助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在现有数据基础上,欧定在海内外回收十万件衬衫,通过AI 算法模型不断调整,致力于为海外用户提供更合体满意的定制设计方案。
朱家勇表示,欧定选择科技作为出海名片,是因为有像华为、DeepSeek这样的公司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实力。所以欧定也选择用科技打开市场,让AI这样的新质生产力帮助品牌在海外建立起品牌信任和用户忠诚。“这种信任感,也是中企出海获取新增量的起点。”
技术、情感双引擎,打开全球市场想象力
朱家勇认为,服装不仅仅要能满足用户的功能价值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让用户在社交、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与品牌同频共振。
欧定在全球市场采取本地化发展策略,海外市场不是单一文化区,而是多代际、多种族共存的文化熔炉,因此品牌出海要因地制宜。欧定在中国区使用“人生从此弹起来”作为品牌Slogan,强调奋斗精神与个人转变;而美国区则使用“Stay Resilient, Own Your Dream”,聚焦美国文化中对“韧性”和“自我价值”的高度认同。品牌出海不是讲一个模板化的故事,而是创造引发跨文化共鸣的表达方式。
欧定要实现全球目标,不仅要具备产品与制造能力,更要构建一套以“技术为引擎、情绪为燃值”的新打法。
随着本地化团队的持续建设,以及AI在用户体验中的深入落地,出海浪潮中的中国品牌正在验证新的可能:中国智造,不应止于规模,更应通过AI与情绪价值双引擎,在国际舞台重塑品牌力,进而实现高端化和国际化的目标。这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中国规模企业的共识和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