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为核心供应商利和兴财报: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亏损21万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号外工作室 时间:2025-08-11 15:57:59
 营收悬崖:核心业务的双重崩塌

号外工作室

近日,作为华为核心供应商利和兴,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1.87 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30.78%,3793.55 万元净亏损较上年同期的 1344.60 万元盈利形成刺眼反差,相当于每日亏损 20.96 万元。

2025年8月8日,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半年报,在智能制造装备与电子元器件双轮驱动的战略蓝图下,利和兴正经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增长瓶颈。

该公司,上半年1.87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78%,3793.55万元净亏损较上年同期的1344.60万元盈利形成刺眼反差,相当于每日亏损20.96万元。

营收悬崖:核心业务的双重崩塌

该财报显示,用于智能手机射频测试、摄像头检测的设备订单量同比减少62%,而这些产品曾占据该业务线70%以上的收入。华为等核心客户的库存调整周期延长,使得利和兴的设备交付周期从45天拉长至68天,资金周转效率下降40%。

这项贡献逾四成营收的核心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骤降58.47%,从1.88亿元缩水至7806.30万元,毛利率从25.24%断崖式下跌至8.52%。

事实上,利和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未能填补缺口。尽管公司已推出车载MCU/OBC测试整线等产品,但其收入贡献仅占智能制造设备业务的15%,且为获取比亚迪等新客户的订单,产品定价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2%-15%,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电子元器件业务则呈现规模扩张与亏损加剧的悖论。

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9.16%至5630.53万元,但7668.03万元的营业成本使其毛利率定格在-36.19%。利和兴电子作为运营主体,上半年净亏损2316.50万元,相当于每天吞噬6.41万元。车规级产品虽通过AEC-Q200认证,但在引擎ECU驱动模块等高端市场的渗透率不足0.5%,产能利用率仅为42%。

成本困局:扩张中的失控点

利和兴智能装备(江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13日,是采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合作模式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企业位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36号,2017年在江门高新区筹建高端智能生产基地,生产能力是深圳基地的数倍。

但是,此次财报显示,江门产业园的扩建工地与财务报表上的亏损数字,构成利和兴当前最尖锐的矛盾。这个累计投入4.48亿元的项目,投资进度已达106.28%,但产能释放进度滞后计划28个百分点。

固定成本刚性上升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

厂房折旧、设备维护等固定支出上半年达3268万元,同比增加21%,而产能利用率仅为63%,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4%。

为维持生产连续性,公司不得不接受部分原材料供应商的最小订单量条款,导致MLCC用陶瓷粉末等关键物料库存较年初增加58%,存货跌价准备计提1287万元。

财务费用的激增更添压力。短期借款从年初的2.03亿元增至2.50亿元,长期借款维持1.12亿元规模,利息支出同比增加20%至497.67万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9.50%,较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53%升至2.92%。

1624.46万元的研发支出同比下降13.92%,但占营收比重反从6.99%升至8.70%。高频微波MLCC、折叠屏检测设备等研发项目的延期,使得新产品贡献收入的时间点从原计划的2025年Q2推迟至Q4,或许错失市场窗口期。

利和兴的客户结构的单一化风险加剧波动。

华为及其关联企业贡献的收入占比虽从45%降至38%,但仍是第一大客户。这种依赖使得公司在议价谈判中处于弱势,上半年华为订单的平均付款周期从60天延长至90天,应收账款中逾期金额同比增加86%。

相关资料显示,消费电子行业的库存周期调整从原预计的2个季度延长至4个季度,导致设备更新需求疲软。MLCC市场则遭遇价格战,常规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8%,而利和兴重点布局的中高压产品,因认证周期长,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利和兴的半年报还披露了一项关键数据,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设备订单在6月环比增长42%,其中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测试装备获得某头部车企的批量订单。这或许暗示着业务转型的突破口。

据了解,随着华为加大智能汽车领域投入,利和兴正争取其车载智能座舱测试设备的独家供应资格,该产品若能落地,预计可贡献年收入1.5亿元,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

据了解,2025年4月24日正式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7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1%。归母净利润实现708.02 万元,同比增长率达118.76%。

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利和兴营收利润断崖式下滑,或将迎来至暗时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