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互联网大厂加速进军具身智能:百亿资源竞逐,行业仍在“攻坚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澎湃新闻 时间:2025-08-12 08:11:08

小朋友抚摸机器狗的头,询问今日天气和行程建议,机器狗以温暖声音回应,并摆动身体示意亲近......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蓬勃发展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的实际体验。


8月8日,嘉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揭幕。 新华社记者 谢晗 摄

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到,包括京东、美团、腾讯、字节等多家头部互联网大厂均已官宣进军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已成为互联网行业集体的投资目标。

“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资本热度确实令人瞩目,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深耕超10年的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能力获得了规模化的融资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资本市场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概念炒作转向了实际落地能力,也就是需要能干活,那些具备量产实力和真实商业订单的企业更受青睐。这种转变是行业走向成熟的积极信号。”李通表示。


这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一款拳击机器人(8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晗 摄

具身智能已成为资本集中角逐的巨大市场。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制造中心,2024年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47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40%,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0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科技大厂集体入局具身智能

在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作为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京东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京东对AI有自己独特的战略认知,也有自己独特的打法。所以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京东在AI应该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谈到对具身智能的产业布局,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具身智能负责人戴文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年8月9日,北京,为期 5 天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火热进行中。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吸引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其中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数量创下全球同类展会之最。 京东在会上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三年内助力 100 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带领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视觉中国 图

他提到,现在每家都有一辆车,未来也许每家都会有一个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数量可能乘以三,其他形态可能更多,甚至会有大机器人带小机器人;未来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

“公众对AI和具身智能的期望是很高的,很容易在一个点就引爆。但要真正走入家庭,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例如灵巧手的控制,具备多个自由度,比让机器人前滚翻要难得多。其次,大模型也尚未与机器人充分结合,例如还无法让机器人精准定位房间内的特定物体。”戴文军表示,对具身智能的发展保持乐观,任何产业只要走向C端用户,就会迅速迭代成熟。

其他互联网大厂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也早已开始,去年开始,美团已接连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两大头部企业。7月8日,创下国内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的它石智航,再次完成超亿级美元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7月9日,在星海图最新融资中,美团再次领投。

早在2021年3月,美团CEO王兴就曾经表示:“美团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机器人目前是美团投资的关键垂直领域之一。”

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率先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这两家具身智能公司的美团,最近两年内8次投资了7家具身智能企业。

字节跳动也早已入局具身智能,已开发机器人累计产量超千台,研发团队已经扩充至目前的约150人。目前字节跳动已经量产的机器人形态是轮式物流机器人,没有用于分拣的机械臂,主要用途是在仓库、产线上运输包裹与零件,能自主学习、规划路线、移动到目的地。

今年6月,由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落地银河通用,创下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的单笔最大融资纪录。公司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24亿元。

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转折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大厂入局具身智能的姿态各不相同。

以另一头部科技大厂腾讯为例,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腾讯的定位是具身智能平台,而非本体竞争者。也就是说,腾讯不直接参与本体硬件的量产,不在本体硬件上鏖战,而是聚焦于软件能力不断进化和开放。

“腾讯更倾向于将自身的能力以平台的形式输出,帮助其他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更好地发展。”张正友表示。

对于具身智能的投资,京东无疑最“拼”:在7月21日当天,京东官宣了三笔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包括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三家头部企业,7月30日,京东再度投资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企业RoboScience;8月5日,京东投资了触觉感知与具身智能领军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

此外,京东宣布推出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宣布,目前已有数十家头部品牌接入京东JoyInside,还将接入逐际动力、帕西尼机器人等,未来还将面对更多企业免费接入。

在业内观察看来,今年人形机器人的火爆显著超出往年,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进入日常百姓的生活,资本圈的竞争也因此升温。

据持续布局大模型、具身智能的金融机构华兴资本发布产业报告显示,当下具身智能公司停留在demo(草稿)阶段的公司普遍较多,且大多数公司在工业、商业等场景下的落地方案比较趋同、差异化不足。未来投资人会更加关注具身模型对真实任务的解决能力以及其带来的高质量的商业化收入,投资人还会关注这些公司的技术领先性、模型的持续迭代能力以及如何解决数据获取的成本问题。

在行业普遍看来,目前具身智能仍在“攻坚”阶段。


这是8月8日拍摄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智能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李通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擎朗目前拥有人形、配送、清洁等“通用+专用”机器人产品矩阵,出货量已超10万台,人形机器人量产不等于商业落地普及。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转折点。虽然今年的出货量较前两年有显著增长,但距离真正的产业规模化还有差距,

李通坦言,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难点在于“大脑”的智能化程度仍需提升,而这个卡点是缺少真实物理的数据。在这一点上,所有的机器人公司的起跑线差不多,数据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目前,在餐饮服务、酒店接待、工厂巡检等场景中,已经看到了商业化的可能性,但家用场景的普及还面临着技术和伦理的双重挑战。

“现在做人形机器人的厂商不下100家,5年后10年后还能剩多少?这个淘汰赛真正的卡点在于,能不能找到一条商业化路径,形成落地闭环。根据落地产业的规模、天花板,决定这个企业能成长的大小。”李通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