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前7月在华销量不过百,极星退“市”传言再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8-12 10:30:27

作为吉利与沃尔沃联手打造、扬言要对标特斯拉的极星汽车(下称“极星”),在中国发展持续低迷。如今,其在华半年销量不足70辆,退市传言更是愈演愈烈。



吴迪 摄

前7月累计销量不足百辆

根据最新数据,7月极星在国内市场仅售出5辆,其中极星4售出4辆,极星2售出1辆。

从去年起,极星计划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便在市场中流传,但公司方面多次回应均为谣言。为打消消费者顾虑,其首家售前、售后一体门店于去年8月在上海开业,彼时公司中国区管理层也相继露面介绍极星未来在中国市场发展。

但随着国内销售数据的变化,极星的退市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

车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外资或合资高端品牌因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环境,陷入销量低迷的困境。

自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极星始终未能明确自身定位,其在华销量持续恶化。2021年至2023年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1100辆,2024年上半年达到1612辆,而2025年上半年仅售出69辆,其中6月销量仅为6辆,前7个月中国市场累计销量不足百辆。

销量低迷与品牌定位混乱有一定关联,极星产品价格区间覆盖过于广泛,2018年品牌首款车型极星1入市,定位高性能插电混合动力轿跑,定价高达145万元,且全球每年限量500辆,直指超豪华领域;两年后推出的极星2,则将起售价降至29.98万元,转而切入主流市场核心区间。



孙婉秋 摄

2022年发布的极星3,起售价拉升至近70万元,再度回归超豪华市场;而2023年推出的极星4,又将价格降回30万元级别。此外,官方预告的极星5和极星6,分别对标保时捷Panamera与911,其中极星6概念车预售价高达168万元。

这飘忽不定的推新策略,既未在高端市场建立溢价优势,又与极氪等品牌形成内部竞争。此外,极星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导航默认谷歌地图,语音识别听不懂中文指令,直到2023年才接入本土应用。

2023年,极星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试图通过魅族FlymeAuto系统与线下渠道资源,解决品牌在华“水土不服”问题。然而,2025年4月,极星宣布收回分销权并独立运营中国市场,合资公司需清偿债务并转让部分资产。极星汽车与星纪魅族的“联姻”仅维持一年半便宣告终结。

在线购车系统已关闭

尽管极星官方曾表态“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但实际运营似乎已陷入停滞,销售系统关闭、仅剩少量线下门店、车主售后无保障等问题频发。

目前,极星汽车在线购车系统已悄然关闭,消费者若想试驾,需通过电话预约;曾经布局在核心城市商圈的直营门店,如今仅剩下上海前滩一家,其他城市的展厅或已撤店,或处于半停业状态。

据多家媒体报道,极星汽车中国区的管理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离职潮,包括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层人员均已离职。

与此同时,极星汽车或将于今年底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其正加速将生产转移至海外:极星3在美国投产、极星4迁至韩国工厂、极星7计划在欧洲斯洛伐克生产,以规避中欧电动车关税壁垒。



左宇 摄

这一消息虽未得到官方认可,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和业务调整来看,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

与国内市场的溃败形成强烈反差,极星全球市场表现亮眼:上半年累计售出3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欧洲市场成为增长引擎,极星在欧洲15国纯电豪华品牌中稳居前五,其中极星4在英国、德国、挪威扛起大旗。

此外,极星通过“极星能源”服务构建生态壁垒,在欧洲12国推出充电套餐和电池订阅服务,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然而,关税壁垒或将是阻碍极星汽车全球市场开拓主要因素。在其核心市场之一的欧洲,欧盟去年已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额外征收反倾销关税。极星汽车适用于18.8%税率一档,这一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其成本压力。

美国市场的限制更为严格,除了已对中国汽车加征100%的额外关税外,美国还计划从2027年起,全面禁售所有由中国和俄罗斯控股汽车制造商生产的车型,涵盖两国相关企业的联网汽车硬件与软件系统。即便极星汽车后续选择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投产,仍将因企业背景被纳入禁售范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