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8岁女孩狂刷8万打赏主播,民警介入后平台全额退款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TechWeb 时间:2025-08-12 12:21:28

近日,新疆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群众尼某遭遇了一场"家庭惊魂"——其8岁女儿在直播平台疯狂打赏主播,近8万元存款不翼而飞。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对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安全和直播平台监管的热议。

据媒体报道,尼某的女儿经常在家拿父母手机玩耍,而父母在使用手机支付转账时并未避讳孩子,导致女儿记住了支付密码。一次偶然机会,女孩在浏览某平台时被直播间主播热情的称呼和夸张的表演吸引,看到其他观众刷"火箭"等虚拟礼物后,也模仿着进行打赏。此后,她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多个直播间的"榜一大姐"。

当尼某急需用钱给雇工结账时,才发现账户余额仅剩50元,7万多元存款已不知去向。心急如焚的尼某立即报警求助。当地民警迅速介入,主动与平台客服进行十余次沟通对接。平台方积极配合核实,最终认定该高额消费确系未成年人所为且未获监护人同意,审核通过了全额退款申请,7万余元的损失得以成功挽回。

然而,并非所有类似案例都能如此顺利。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一名成年男子打赏主播2万元后起诉平台要求返还,最终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该原告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平台注册账号并充值,通过打赏获取精神利益,其意思表示真实且明确,因此不支持退还诉求。

这一对比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而成年人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近年来,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纠纷案件超过3000起。对此,多部门已联合出台《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要求平台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机制,并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专家建议,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妥善保管支付密码,同时开启手机支付限额功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直播平台也应进一步强化技术手段,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