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宁波小伙拒绝内卷,把普通产品高端化,年销几千万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电商在线 时间:2025-08-12 12:22:51

“2019年,一本普通的纸质生肖月历能卖9.8元,到了今年,有的商家把价格压到了2.8元还包邮,连成本都难以覆盖。有些干文创的同行,前几年的年销售额一度做到了几亿元,这几年说倒下也就倒下了。”徐铭忆感慨。

在文创生意最好做的那几年,把热门IP和语录印在明信片和笔记本上就能大卖。徐铭忆的店铺也靠这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都能翻一番。

但红利期过了之后,涌入的竞争者越来越多,整个市场也陷入了价格战泥潭。



为了逃离“内卷”,徐铭忆转向了高端化。他摒弃那些同质化严重的普通产品,重视更复杂的结构设计,比如把日历做成可旋转的齿轮机械,消费者既能自用,也能送礼。

如今,行业竞争加剧,他却靠着这些无法被简单复制的创新,拿下了不少大公司的定制订单,年销数千万元。

抓住市场机会

总有一些人,天生就适合做生意,比如徐铭忆。

2014年,徐铭忆还在上大学,同龄人大多靠家里给的生活费度日,他已经拉着几个朋友合伙卖鞋,不仅找来源头工厂压低拿货成本,还找了同校的学姐、学长和留学生当模特,然后在朋友圈精准地营销。

卖鞋的收入不仅覆盖了他的日常开销,到2016年毕业时,他还攒下了4万存款。

毕业后,徐铭忆回到家乡宁波,当过销售卖酒,在发现公司还在用上门推销的传统模式后,他很快选择离职,到一家电商公司当运营。

运营的薪资一个月只有4000多元,但徐铭忆干得很用心,也提升了电商各个环节的基础能力。只用了一个多的时间,他就将店铺的日销售额翻倍了。在他看来,这段经历不只是单纯的打工,而是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实战经验。

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尚处于红利期的蓝海产品——彩色墨水,“当时卖彩色墨水的商家很少,但产品的搜索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可观”。



摆在他面前唯一的难题是启动资金。“墨水按桶卖,一桶最少25升,每升售价40元,配齐24种颜色需要采购24桶。算下来,单采购墨水就要花2万多元,除此之外还要买冷冻管和钢笔等产品。”

徐铭忆灵机一动,以所在公司的名义找到工厂老板谈判,靠着“长期合作”的承诺,最终以不到一半的成本拿下了首批墨水,“每种颜色可以只买10升,单价也谈到了20多元”。

2018年,他正式创业,白天当客服接单,晚上灌墨水发货。当时市面上一只5ml的彩色墨水3.9元,他卖2.5元,卖5只墨水还送一支透明钢笔。

靠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他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两条腿走路

彩色墨水的成功让徐铭忆感受到了市场红利的甜头。他紧跟着市场潮流,出了文创台历,把热门的“毒鸡汤”语录印在台历上,搭配着笔记本、明信片等系列产品,店铺销售额一路水涨船高。

“那几年的创业经历就像爽文一样。”徐铭忆回忆道:“我开着一家普通的淘宝店,营业额每年都能翻一番。2019年天猫‘双11’大促,我们一天就卖了21万元。”

不过,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徐铭忆也早早地看到了危机。“纸质类文创产品的门槛太低,很容易被人模仿抄袭。一个爆款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三个月,需要频繁更新设计才能持续维持热度。”



所以徐铭忆早早地做了两手准备。他一方面推出各类纸质文创产品,维持现金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他开始研发更具技术含量的结构类产品——机械万年历,往高端的方向发展。

他父亲是有着多年经验的模具师傅,在花时间观察海外的流行趋势后,徐铭忆便找父亲请教,父子俩一起设计研发了手摇万年历、齿轮万年历和翻页万年历等等。

最近这几年以来,眼看着纸质类文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19年一本能卖9.8元的月历如今甚至只能卖到2.8元。最关键的是,台历这类带时间属性的产品,如果在春节之后还卖不完,大概率会当成废品卖,而机械万年历却是一年四季都能卖。

如今,纸质类台历逐渐陷入价格内卷,徐铭忆又靠着机械万年历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拿下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大客户。



“万年历不仅是办公用品,也是品牌传播的载体。机械产品天然具有科技感,而且万年历放在办公桌上能长期使用。加上企业的定制Logo后,消费者每次抬头看一次,我们就多做了一次广告展示,这比很多用完即弃的纸质产品的价值更高。”徐铭忆说。

第一次谈大客户的时候,徐铭忆又紧张又激动,生怕出问题,如今他的合作名单里几乎囊括了所有头部互联网公司。这些客户不仅给他带来了大订单,也帮他完成了从低端文创到高端定制服务的转型升级。

做市场需要的产品

创业这些年,徐铭忆的工厂从80平方米一路扩张到4000平方米,每一次搬迁都记录着企业发展的足迹。

“公司规模不断增长的关键,在于紧跟市场需求,而不是‘自嗨’。”他总结说。

早些年间,他们也踩过不少坑。设计团队花几天时间精心打磨出来的作品无人问津,反而是随手设计的产品在社交网站上大受欢迎。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创业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如今,徐铭忆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产品开发模式。他会在社交平台上观察流行趋势,然后在小范围内试销新品,通过真实的市场反馈,来决定是否量产。



有时候,他还会和一些博主合作,购买一些已经被市场验证的设计作品,用来出相关的文创产品。

团队曾经设计过一款钢琴日历,不仅可以当日历使用,还可以当一个迷你钢琴弹奏,单品一度卖到了100多元。

“相较于传统日历,钢琴日历精致小巧,摆在桌子上还能当一个装饰,可以说兼顾了实用需求和装饰需求,一举两得。大家现在也需要这样的产品,花一份钱,产生两份价值。”

令人惊喜的是,机械台历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在海外也有消费人群。最开始徐铭忆并没有做海外市场,但他意外地发现,有贸易商持续大批量地采购他们的产品,通过广州的跨境港口销往海外。



“既然有市场,与其让中间商做,还不如我们自己做。”徐铭忆当即决定拓展相关业务,组建海外运营团队,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架产品。现在,美国和欧洲的海外订单已经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日子,徐铭忆还会觉得很恍惚。那时候他一个人身兼数职,每天熬到半夜,全家人都来帮忙。一路走到今天,他有了成熟的团队,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在高端台历赛道做到了天花板,年销数千万元,算是给当初奋斗的自己一个完美的交代。

不过他没打算停下来,最近他又在研究海外不同国家的具体偏好,调整产品策略。他知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只有紧跟市场,不断迭代,才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