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COP30难过“落实关”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11-22 22:11:35

在增加气候融资和摆脱化石燃料方面,富裕的西方国家、石油生产国和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小国等谈判集团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

当地时间11月10日至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简称“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在巴西举行。今年的会议正值《巴黎协定》签订十周年,被认为是全球气候行动的关键时刻。

此次会议聚焦气候融资、减排、适应能力及气候韧性等关键议题的谈判,近200个国家的领导人、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及民间社会代表齐聚一堂,用近两周时间共同推进《巴黎协定》目标并加速气候解决方案的有效落实。不过,鉴于当前的地缘政治逆风,这将极具挑战性。



11月4日,在巴西北部帕拉州贝伦市,行人从贝伦城市公园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的标识前经过。新华社

1.5°C底线难达

此次,巴西选择贝伦作为COP30的举办地具有象征意义。这座城市素有“亚马逊门户”之称,其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这片广袤雨林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关注。

森林保护是本次峰会的重中之重。巴西力图将此次峰会打造成“亚马逊气候大会”,该国总统卢拉希望筹集1250亿美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各国保护本国森林。而就在COP30正式开始前,联合国气候峰会(U.N.climate summit)于11月6日—7日在贝伦召开,与会者称已在支持濒危森林和全球共同碳市场等计划方面取得进展。

不过,COP30的意义远非森林保护,此次会议被视为各方真正深入探讨如何遏制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峰会。

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气候议题迎来了一个突破性时刻。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超过190个国家批准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并尽可能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不过,十年后,《巴黎协定》的预定目标实现得并不理想。去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其影响已经席卷全球。

联合国在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各国在遏制气候污染方面行动迟缓,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升温幅度将超过1.5摄氏度,至少在短期内如此。

而历届气候大会,开幕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会议议程,这也通常是主席国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出人意料的是,当地时间11月10日,COP30在开幕第一天就顺利通过了接下来两周的会议议程,这在往届气候大会中非常罕见。

峰会上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围绕着融资和化石燃料展开。

关于富裕国家应该向贫困国家提供多少资金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争论仍在持续。去年,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各国同意到2035年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并设定了更大的目标,即从各种渠道筹集1.3万亿美元。11月稍早前发布的扩大气候融资路线图将成为这些谈判的基础。

此外,直到2023年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才首次在最终协议中提及化石燃料是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当时,各国史无前例地呼吁逐步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气。

然而,两年之后,情况并不如人意。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推动更多地使用化石燃料。一些国家,包括许多南美国家正在争相开采其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石油国家和石油公司越来越大胆地反击任何将气候变化归咎于化石燃料或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言论。

美官方首次缺席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30闭幕前一日抵达贝伦,他向缺席的特朗普喊话:“我们在等你。”

美国今年首次没有正式代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一位白宫官员曾在COP30开幕前公开表示:“美国不会派任何高级代表参加COP30。总统正直接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就能源问题进行磋商,这一点可以从那些历史性的贸易协议和和平协议中看出,这些协议都非常重视能源伙伴关系。”

而美国的环保人士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有必要出席每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美国在全球气候、能源和产业政策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因此,地方领导人、非国家行为体和企业出席COP30会议至关重要。”全球气候商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玛丽亚·门迪卢塞说。

可持续能源与环境联盟研究所所长马克斯·弗兰克尔也认为,亲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非常重要”,这样各代表团才能“全力以赴”地参与其中。

塞拉俱乐部气候政策主任帕特里克·德鲁普将特朗普政府的缺席描述为“目光短浅的决定”,给想要清洁空气和水以及更低能源成本的美国人“当头一棒”。

尽管美国官方并未派出代表,但许多州和地方代表,以及总部设在美国的环保非营利组织都出席了会议。

由100位美国地方领导人组成的联盟——包括州长、市长和其他高级官员——作为美国气候联盟的一部分,前往贝伦。

中国成核心引领者

相形之下,中国正稳步成为全球变暖应对行动的核心引领者,成为国际视野焦点。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6日,中国代表团表示,中方将与各方携手一道,支持巴西主席国推动大会取得成功,发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逆转的积极信号,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世界。

据中国代表团介绍,目前中方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中国2035年NDC目标对标《巴黎协定》目标,符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的情景范围,是有力度、有雄心的。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中国2035年NDC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首次提出了温室气体绝对量减排目标,体现了最大的决心和力度。

黄润秋指出,大部分发达国家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到现在,时间跨度20年到50年不等,与中国达峰后5年左右下降幅度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此次承诺的下降幅度(7%至10%)和绝对量(10亿至15亿吨)都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同期水平。同时我们还提出努力做得更好,进一步显示了中国积极的姿态。

黄润秋说,中方还提出了有雄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即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做到36亿千瓦。

矛盾错综复杂

在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古特雷斯向各国谈判代表喊话,呼吁各国“1.5°C是唯一底线”,希望本届峰会能制定出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并顺利通过将气候融资在2035年前增加至1.3万亿美元的协议。

他敦促各国“遵循科学,以人为本,而非以利润为先”,并警告说,一项协议必须平衡对适应资源的担忧与遏制排放量飙升的必要性。

关于化石燃料问题,古特雷斯呼吁按照COP28达成的共识,实现“公正、有序和公平”的转型。

他表示:“如果不能同时实现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公正转型,就不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他敦促各方停止“有利于化石燃料的市场转向”和“旨在破坏转型”的虚假信息。

就在联合国秘书长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几个小时,COP30会议会场的一个展馆发生火灾,导致人员疏散,并短暂中断了紧张的谈判。巴西和联合国安保人员协助清理了现场。主办方称,现场有13人因吸入浓烟接受治疗。当地消防部门表示,起火源头很可能是电器设备,很可能是微波炉,火势在六分钟内得到控制。

为期两周的会谈原定于21日晚结束,但由于火灾而推迟。火灾对会场造成了一些损坏,但无人受伤。

峰会已经错过了自行设定的最后期限(19日),未能就包括如何增加气候融资和摆脱化石燃料在内的问题达成协议。这两个问题暴露了富裕的西方国家、石油生产国和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小国等谈判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

19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卢拉表示,任何能源转型路线图“都必须认真对待”。他解释说,巴西提出制定路线图的想法,“是因为我们需要向社会表明我们的决心。我们不想对任何人强加任何条款,也不想设定最后期限。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能力来决定自己能做什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