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业领域,人形机器人研发可走什么技术和设计路线?最近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上海傅利叶公司展示了最新发布的GR-3人形机器人和升级版“具身智能康复港”,以情感化设计和创新技术引起了很多观众驻足。“它的触感真舒服,我摸了一下,就想和它拥抱。”观众难掩对GR-3的喜爱。抚摸和拥抱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交互陪伴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做“有温度的科技陪伴”。
超越传统的金属感硬件设计框架,突破性地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棕色的灵动双眼、圆润适中的身高比例与温和自然的肢体语言,Care-bot GR-3颠覆了此前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印象,颇具卡通风格。不少人觉得它像《超能陆战队》动画电影中的治疗机器人“大白”,萌萌的很可爱,可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GR-3人形机器人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这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高165厘米、重71公斤,全身配备55个自由度,支持拟人化的肢体表达。其双电池热插拔架构可实现3小时续航,具有7×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在设计方面,它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和安全环保的“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营造出柔和可亲的视觉与触觉体验。
研发团队介绍,它搭载自主研发的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通过注意力管理机制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其交互反馈采用“双路径响应机制”:单一指令触发“快思考”,如呼唤时转头对视;多次触发则启动“慢思考”,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复合应答。头部4个麦克风阵列可精准捕捉声源,“结构光技术+RGB摄像头”可实现人脸识别,31个触觉传感器让机器人很多部位有敏感的触觉。这种多模态感知能力与微表情系统结合,可传达机器人的“情绪”,让它更像人类。
傅利叶在北京发布GR-3人形机器人。
与GR-2相比,GR-3的硬件性能显著提升:搭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和12自由度灵巧手,满足多场景需求;支持标准行走、直腿行走、摇摆步态等多种拟人姿态,低电量时呈现“疲惫模式”。开发框架同步优化,支持服务器—客户端架构算法开发,大幅降低了开发者门槛。
基于这款机器人,傅利叶提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目标:社交陪伴机器人适用于公共空间、教育环境,承担独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等角色;辅助陪护机器人覆盖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专业场景,未来将深入康复机构、养老院,提供精准服务。“我们致力于让机器人成为能读懂情绪、传递善意的社交陪伴伙伴,推动它们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让科技服务于情感连接。”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傅利叶还展示了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它以 GRx 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精准运控技术,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5个训练交互模块: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重建和远程康复,可提供康复训练、辅助照护和情感陪伴一体化智能服务。
GR-2人形机器人展示上肢康复训练技能。
据介绍,“智能康复港”深度整合了傅利叶研发的30余款康复机器人产品,覆盖神经、骨科、疼痛等多个康复领域,形成了一套覆盖患者全身、贯穿康复全周期的一站式标准化智能康复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智能康复港”已在全国落地超 300 家科室,覆盖省、市、县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患者累计超百万。
原标题:《让人形机器人做“有温度的科技陪伴”,卡通风GR-3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栏目主编:黄海华
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