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
8月13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举行5V5足球项目预选赛。《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已经能够无需借助人工控制,自主踢完整场比赛。专家认为,具身智能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踢球,说明其也将在生产生活场景大展拳脚。
5V5比赛,每支队伍各有两名前锋,两名后卫和一名守门员机器人。进场时,机器人能够自主站到自己的站位。
随着裁判发球,机器人开始抢球、传球……尽管过程中不时有机器人因为碰撞而倒下,但大多时候它们都能自己站起来,重返赛场。每当机器人进球,现场都有欢呼。比赛共计40分钟,上下半场各15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
本次机器人比赛的规则说明文件将近70页。裁判长董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机器人足球的比赛和判罚规则与人类足球接近,但在冲撞等动作的判罚上要比人类足球宽松。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性的特殊规则,例如一方机器人在踢任意球时,另一方机器人10秒内不得上前拼抢,这是为了便于机器人执行任意球的AI算法。
而在比赛前夕,各个参赛队伍都在加紧调试机器和代码。清华大学“火神队”的参赛选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参赛的开源机器人由大会统一提供,他们负责为机器人编写软件,这些软件程序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视觉能力等。
董浩告诉记者,机器人踢足球,需要它们能够动态地识别球场上的各种物体和环境,同时快速规划自己的路径,与其他机器人队友协作完成进球目标。“这些能力落到生活和工厂场景,将会帮助人们解决很多事情。”
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晚在北京开幕,赛事将持续三天,所有赛项都安排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将展开26个赛项538个比赛项目的竞技对决,包括足球、田径、体操等人类运动会的热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