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全球家轿新标杆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上市限时指导价8.18万元-11.78万元。一天过后,这款新车的大定就已经突破了1万台,同时,首批新车也从贵阳制造基地驶向了用户。这种“首日爆单、次日交付”的节奏,在如今竞争极为激烈的混动轿车市场,并不多见。
中国汽车产业有句话——“得轿车者得天下”。尤其是家轿,它贯穿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史,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的首选,也是衡量一家车企综合实力的试金石,对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硬功夫的考验。吉利银河A7的登场,是一次明确的战略表态:吉利要用混动+家轿的组合,在最核心的战场上做颠覆者。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直言:“混动家轿市场容量最大,吉利银河既然要做智能精品车的引领者,这个最大的细分市场,我们一定要进入。”这句话背后,不只是战略眼光,更是对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信心。吉利对家轿用户的理解非常具体——他们在空间上要舒适,动力上要有余量,能耗上要经济,安全上要有保障,同时希望智能化带来便利而不是负担。银河A7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些核心痛点一一给出的解法。
在空间上,银河A7的轴距定为2845mm,高于同级主流水平。这个数字并不是拍脑袋得来的,而是吉利团队经过大量调研得出的结果。范峻毅解释说,“近十年国人身高增长了10%,我们至少要让两个人坐在后排要翘起二郎腿,而且还要保证前排驾驶员能够有充分空间去操控。”吉利整车研究院院长易新宇则补充道,“让乘坐银河A7每一个座位的人都能够有冗余空间的舒适感。”最终,银河A7实现了4.2㎡的车内空间,纯平地板带来了更自由的坐姿体验,最终实现在B级车的尺寸下提供接近C级车的舒适感,这种体验在同级里很稀缺。
不仅如此,银河A7还充分兼顾实用性需求,设计了多达28处储物空间,满足用户日常多样化的收纳需求。535L的后备箱容积及其4:6比例的后排座椅放倒设计,让空间的灵活性得到极大提升,988L的拓展空间让长途旅行或大件物品运输都不再是难题。这样的空间设计,展现出吉利对用户生活场景的深刻洞察,是车不仅能载人,更能承载生活的多重考量。
在节能方面,吉利银河A7搭载雷神AI电混2.0系统,结合热效率高达47.26%的电混专用发动机和基于AI场景引擎的“星睿AI云动力2.0”,在动力和能耗之间找到平衡。CLTC工况下百公里馈电油耗仅2.67L,在东京油耗测试中甚至做到了2.47L,刷新了吉利的纪录,也超过了行业公认的节油标杆。这种成绩并不是为了做噱头,而是让用户的用车成本在长期拥有周期中实打实地降低。
操控、安全和智能化,则是A7试图在家轿市场重新设立的“门槛”。底盘由德国路谱库数据和吉利自研AI模型共同调校,路特斯团队参与优化,让转向、加速、制动都在日常可感知的范围内保持均衡——不会过于神经质,也不会软绵无力。安全方面,它是基于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的首款电混轿车,油、电、烟路分离让整车天生具备更高的防护等级;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经历了高温火烧、跌落冲击等百余项极限测试,这意味着即使发生严重碰撞,电池也能避免热失控。
至于智能化,银河A7并没有走那种堆屏幕、拼参数的路子,而是围绕“用得上、用得顺”去设计。银河FlymeAuto智能座舱配合23.5EFLOPS的算力中心,让语音盲操反应足够快;高德810地图的车道引导和红绿灯巡航,解决了城市驾驶的效率问题;Hicar全生态覆盖和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方案,则把高速NOA领航、APA自动泊车带进了同级的普及价位。范峻毅说:“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充分的准备,首先第一个要搞清楚现在用户的一些痛点,为什么吉利银河A7有信心成为颠覆者,就是五大价值颠覆。”
过去几年,吉利银河创造了罕见的“银河速度”,这不仅是产品频频出圈的销量奇迹,更是品牌在体系化运作上的一次次自我突破。它不仅能在新品上市之初迅速引爆市场,还能在后续销售周期里保持热度,这种“款款皆爆款”的稳定性,在节奏极快、竞争惨烈的新能源赛道并不多见。吉利银河是如何做到的?除了持续坚守产品品质与技术路线的长期主义,它同样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下,单靠好车并不足以确保成功,渠道和交付的体系力才是让好产品真正跑赢对手的关键。
据介绍,目前,吉利银河已经围绕“以客为尊”的核心理念,搭建了一个既具执行力又注重体验的渠道体系。近两年来,这套体系逐步演化为A网与星网“双网并行”的格局:A网覆盖传统燃油与大众化市场,星网聚焦新能源和智能产品,两者互为补充,在市场广度与服务深度之间找到了平衡。依托这种布局,吉利银河的一级经销商已接近千家,并计划在2025年底突破1300家,这不仅意味着铺市速度的提升,也意味着从一线触点开始,用户体验将被品牌牢牢掌控。
在渠道管理理念上,范峻毅表示:“新能源用户对于‘体验’二字要求很高。很多时候,大家认为通过对经销商的奖惩,就能实现体验升级。但是,我们认为,奖和惩只是一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体系化的支撑,形成肌肉记忆。”这句话点出了吉利银河与很多同行的差别,它不寄希望于一时的激励或处罚,而是用标准化流程和长期执行,把优质服务变成经销商的本能反应。这样的方式,虽然见效慢,但一旦成型,服务体验就会像产品质量一样稳定可靠。
这种理念在细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每一位走进展厅的用户,不论是第一次试驾还是老客户回访,都能得到同样的礼遇:递上一杯水,提供茶点、小食和多样化饮品,让展厅从单纯的销售场所变成一种“第三空间”。范峻毅强调:“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或许每个品牌都能做,但关键在于,能否给每个客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标准。”一致性带来的,不只是舒适感,更是信任感——用户不必担心今天体验好,明天就打折扣,这种可预期的好感受会自然沉淀成口碑与忠诚度。
渠道的价值还在于,它与产能储备和交付节奏是紧密联动的。范峻毅透露,“如果展厅、经销商店没有现车,我们宁愿暂时不上市,换句话说,一定要提升用户交付的速度。”在新能源市场里,交付延误往往会让消费者直接转向竞争对手,而银河的做法,是用上市节奏换取交付速度和体验完整度。这种自我约束的背后,是对用户决策窗口期的精准把握,也是对品牌信用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吉利银河之所以能让A7一经上市就迅速铺开并完成交付,不仅因为它的产品力击中了用户需求,更因为它有一套可以高效复制、稳定输出体验的渠道体系作支撑。好的车,需要有人能快速、稳定、愉快地交到用户手里,而在这方面,银河的“体系速度”恰好与它的“产品速度”相辅相成。
回看银河A7的上市节奏与产品逻辑,就会发现它不是偶然的“爆单”,而是吉利银河过去两年积累的集中爆发。它用一款车,把空间、能耗、性能、安全、智能化做到平衡,把渠道和服务做到有温度,把交付速度做到行业前列,这种全链路的执行力,才是它敢说“颠覆”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