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仅退款”风波再起,这些操作千万别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文汇报 时间:2025-08-15 20:20:08


近日,有电商平台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个别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的商品瑕疵图片,要求商家“仅退款”。不少商家坦言:“有的AI生成图片非常逼真,常常难以辨别真假。”而一旦退款赔付完成,商家通常无法再申诉。有AI领域专家曾统计,利用AI生成假图申请退款的操作让不少商家遭受的损失占营收的5%-8%。


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收到的售后图片。(网络)

作为消费者,如果伪造相关信息,虚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申请“仅退款”,这个看似是“薅羊毛”的行为,实则可能陷入法律的“雷区”。实际上,不良买家利用AI生成虚假图片或视频申请“仅退款”已经造成虚假陈述和欺诈行为,恶意索赔更可能侵害商家财产权,需承担赔偿、返还退款等责任,若明知是虚假AI内容仍以此获利,可能构成诈骗罪。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就AI滥用现象出台了相关办法。3月,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标识办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本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4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已经开始着手升级审核系统。通过分析视频图片中的光影逻辑、物体物理特性等细节,识别AI生成的虚假凭证。通过这些手段,进一步强化对AI生成内容的甄别能力,在消费者与商家双方发生纠纷时有效降低举证环节的难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