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快手的“快”和“慢”

IP属地 中国·北京 连线Insight 时间:2025-11-24 22:15:57



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快手今年各业务的发展,增长的和放缓的都很明显。

11月19日,快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55.54亿元,同比增长14.2%;经营利润52.99亿元,同比增长69.9%;经调整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营收净利双增,这是一份亮眼的财报。同时,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显示出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显著成果。

然而,深入剖析数据背后,这家互联网公司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考验。

核心业务的增长乏力早已被摆在台面上,短视频生态受到的市场挤压只增不减,AI业务亟需确定商业化时间表,本地生活业务面临激烈竞争。



可灵的想象力足够高,快手也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但AI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不足1%,短期内难以扛起第二增长曲线大旗,快手试图以新业务和组织调整来寻求增量。

一个明显的调整是,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与商业化体系的线索广告业务进行整合,刘逍担任生活服务事业部负责人,向快手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

有人认为这是本地生活业务被降级了,也有内部人士告诉媒体,快手此举不是要弱化本地生活业务,反而要扩大业务规模。

事实上,这或许是快手为了加强业务协同、提高运营效率的举措。

今年以来,外界对快手的评价大多集中在“慢”“慢半拍”,甚至是“掉队”。快手的股价也坐起了过山车。先是开年股价跌到近年低点,10月初股价突破90港元大关;十一假期过后,快手股价一路下跌,截至发稿,比年内最高点跌去26%。

在互联网行业整体转型的关键时期,稳定和冲刺都很关键。找到的确定性越多,越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这考验着快手一系列的战略抉择。

1、“老铁经济”还跑得动吗?

快手“老铁经济”慢下来了。

三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4.16亿,虽然连续三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速仅为2.1%,较去年同期5.4%的增长率明显放缓。月活跃用户情况类似,同比增长3.4%至7.31亿,增速不及去年同期的4.3%。

老铁经济是快手的特色,也是多项业务的压舱石,用户增长乏力,难免对核心业务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直播业务。本季度,快手直播业务收入为96亿元,仅同比增长2.5%,远低于整体营收增速,成为拖累营收增长的重要因素。相比于上个季度,增速环比下滑68%。



图源快手官网

整个三季度,快手的内容生态确实陷入了多事之秋。以短视频、直播起家的快手,不仅没能换来更多付费收入,反而收到了整改通知。

9月,快手因热搜榜单扎堆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不良信息,被网信办约谈并责令整改,要求完善热搜榜单管理机制,夯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此前8月,快手还因侵害《德云斗笑社》《长相思》等作品著作权,被判赔偿8910万元,法院认定其存在大量重复侵权行为,主观过错明显。

快手很快对内容生态进行全面调整,暂停部分算法推荐功能,加强不良信息审核。对于以“老铁经济”为核心的快手而言,内容生态的调整是必要的合规举措,但或在短期内削弱了直播付费的增长动力。

相比之下,线上营销服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付费直播的疲态。三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201亿元,同比增长14%,营收占比达56%。在国内市场中,该业务实现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与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模型G4RL等推动营销素材匹配与出价效率大幅提升。

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升,三季度,快手经营利润与净利润大幅增长。财报显示,尽管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但整体成本控制成效显著,推动经调整净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1.8%提升至14%。

在快手今年9月末的组织调整中,快手重申了广告业务的定位——聚焦生态,做好广告中台能力支撑。所谓中台,广告的主要任务变了,即保障各业务经营,与各业务打配合。

这种角色之变,也透露着快手广告业务增长的瓶颈。一方面,新客户拓展成本上升,存量客户投放预算趋于理性;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间的广告竞争加剧,快手难以再通过流量增量实现广告收入的快速突破。将广告业务定位为“中台”,本质是放弃了对其独自冲量的增长期待,转而通过服务电商、本地生活等其他业务,挖掘存量流量的商业化价值。



图源快手官网

这也是行业的共识。当新增长有限,将离商业化最近的业务归拢到一起,实现平台流量利用的最大化,以此应对外部周期的不确定性。

对快手而言,新的增长已经无法依赖“老铁”的使用时长,找到新故事很重要。

2、可灵有想象力,但还难扛大梁

今年,在市场的语境中,“快手搭上了AI的快车”这句话经常被提及。三季度,AI无疑是快手财报的最大亮点。

在AI应用的关键元年,可灵的出现给快手带来很多层面的增量。

三季度,可灵AI营业收入超3亿元,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尤其是可灵AI 2.5 Turbo模型发布后,在文本响应、动态效果及美学效果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登顶全球文生视频及图生视频模型榜单第一名。可灵AI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4500万,按预期,可灵AI的收入在2025年将达到10亿元。

从2024年推出,到今年4月成立可灵AI事业部,快手对AI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表示,2025年集团整体CapEx将较去年实现中高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核心聚焦于算力升级与技术深化,为可灵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这两年,AI在各互联网公司财报中出现的频率肉眼可见地增高,但像快手这样实打实受益于AI的公司不多见。



拉长时间看,也会发现可灵营收的细节变化。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可灵AI的营收分别为超过1.5亿元、超过2.5亿元、超过3亿元,虽规模不断上涨,但总体来说,上涨的势头慢了下来。

这期间,可灵AI事业部经历组织换帅变动有些突然。8月,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原可灵AI事业部技术部负责人张迪卸任后离职,加入B站担任技术条线负责人。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张迪的离开是有些临时的。此外,盖坤身兼多职,如何分配好精力和资源也成为可灵的变量。相比于过去可灵几乎两周一次的更新节奏,换帅之后,可灵的更新频率似乎也变慢了。

更重要的是,从营收贡献看,可灵AI仍处于高投入、低占比的阶段,对整体营收的拉动作用有限。AI行业本就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模型的迭代优化、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商业化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快手CEO程一笑也明确表示,目前可灵的主要精力还是面向专业创作者,C 端应用场景仍在探索中。

短时间内投入产出比的不平衡,决定了AI难以扛起快手的大梁。

在AI的衬托下,同归属于“其他服务”板块的电商业务虽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显得有些黯淡。三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5.2%至3850亿元,增速已低于上一季度的17.57%和一季度的15.36%,呈现持续放缓态势。

在整体消费环境偏理性的背景下,快手电商的增长压力进一步凸显。早在今年8月,快手CFO金秉曾表示,2026年快手不再公布电商GMV。



其中,泛货架心智的培养,仍是制约快手电商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三季度泛货架电商GMV占总GMV比例超过32%,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13%,但与同类平台相比,快手的货架心智仍显薄弱。

这也和快手的头部生态有关。超头部主播生态下,快手电商长期依赖直播+私域的模式,用户购物决策更多基于主播信任而非平台心智,这导致泛货架心智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现阶段的快手正处在业务换挡期,或许对快手而言,AI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长期战略层面,通过AI能力赋能现有业务,提升运营效率与商业转化效果才是更关键的。

3、本地生活和海外业务,需要更多确定性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大行野村下调了快手的目标价,从90港元降至77港元,原因在于第四季度指引略逊预期。国泰海通也提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AI变现不及预期等。”

回看快手今年以来的动作,资本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快手在业务边界的探索上不算快,随着行业竞争和业务不确定性加剧,快手需要“快”起来。

今年9月底,快手对本地生活业务的调整,莫过于年内最关键的动作之一。本次调整中,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本地生活业务将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原商业化事业部下线索广告相关的行业团队、产品团队及相关中台团队调整至生活服务事业部下。最重要的变化是快手本地生活“拓荒者”笑古卸任,转任业务顾问。

正值本地生活激战正酣,快手却将本地生活业务从一级独立部门并入商业化体系,快手表示,此次调整将让业务目标更明确、资源投入更聚焦、组织协同更敏捷,提升商业变现效率。

换句话说,快手想让本地生活跑得更快些。

很长一段时间,快手寄希望于本地生活的增量,试图复刻电商业务的成功。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200%,日均支付用户数量同比增长100%。

只是,从0到1增长往往很快,难的是从1到多的长期增长。一边是本地生活GMV不足千亿,鲜少在财报中被提及;一边是外卖业务进展缓慢,今年8月才上线外卖独立入口,用户体验和商家供给都被竞争对手甩出一个身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调整本地生活业务之前,快手还开启了对线下业务的探索。快手超市方面宣布入驻浙江本地品牌连锁超市多方优选,将原本的自营电商业务“快手超市”延伸至线下场景。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线下的重点是供应链和运营经验,这对快手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此外,快手的核心用户优势在下沉市场,但快手超市的线下门店更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与核心用户群体的分布形成错配,这也考验着快手拓新的能力。

另一边,海外市场作为快手曾经的增长引擎,也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财报显示,快手2025年三季度快手海外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3.3%,但经营亏损大幅收窄58.2%,前三季度海外经营亏损缩减至1700万元,接近盈亏平衡。

巴西市场的战略调整是关键。三季度,快手主动调整巴西市场战略,从拉新驱动转向留存驱动,在控制用户获取成本的同时,通过内容生态建设提升用户粘性。

对于快手而言,海外市场仍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未来的发展将更多依赖于精细化运营与差异化竞争,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快手需要在内容本地化、供应链建设、合规运营等方面持续投入,才能在海外市场真正站稳脚跟。

眼下,快手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快手不能只有AI。随着内容生态不断调整,快手要让核心业务重新奔跑,同时在其他业务做出成绩,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会持续对快手有信心。

(本文头图来源于快手官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