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以后还敢不敢在高铁上吃泡面?反正我是不敢吃了!
自从7月19日的“禁面风波”后,车厢里这类打击泡面的道德卫士就越来越多了。
最近,高铁站停售泡面的新闻又冲上热搜,根据媒体报道,广州东站所有的泡面已经全部下架,货架上改卖价格翻了1倍多的拌面。
为何5块钱的泡面突然成了列车公敌?这源自7月19日12306的一条提醒,12306是这么说的:高铁车厢属于密闭空间,为了确保空气清新,请勿食用榴莲和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很显然,这两件事是一个藤上结的两个瓜,第一步是提醒,第二步是停售,第三步是不是就要禁止泡面过安检了呢?以后你还想在高铁上吃一碗热乎乎的泡面,可能比做贼都难。
对于“禁面”这件事,网友则明显分化成了两派。
支持派认为,泡面的味道确实太大,实在闻不惯,而且吃泡面要用热水,车上人多容易磕磕碰碰,不安全,之前就发生过乘客打翻泡面烫伤儿童,被索赔20万的事情。
反对派则认为,泡面加火腿肠,这是长久形成的一种列车文化,也是一种美好的集体回忆,坐车本来就很难熬,要是再不让吃泡面,唯一的一点乐趣都没了。
还有人认为这件事在荒诞中透着双标的味道,泡面味道大,难道拌面的味道就不大吗?这两者是同一类食品,一个汤吃一个干吃,味道能差到哪里去?而且吃拌面得先用热水泡,泡完后还得把汤倒掉,要是较真的话,危害列车安全这顶帽子,更应该戴到拌面头上,有人故意把泡面跟榴莲捆绑,制造所谓的气味原罪,这不过是个幌子,目的就是筛选和排斥特定的消费群体。
还有更多的人把矛头指向了列车盒饭,质疑5块钱的泡面不让吃了,是逼着大家都去吃45元起步的盒饭吗?
我认为正反两派说的都有道理,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禁止泡面的同时,要给乘客保留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
高铁上禁吃泡面,这件事在国际上也不稀奇,别的国家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拿日本的新干线举例,2015年日本新干线去泡面化,在禁止售卖泡面的同时,还推出了300日元,大约是15块人民币的平价冷食套餐。
你想吃得豪华一点,可以买大几十的盒饭,如果只是想填饱肚子,花15块就足够了。
再看欧洲,也是建议在车厢内不要吃泡面,但乘客可以带着泡面去餐车吃。
再看国内,就在广州东站下架泡面的同时,湖南火车站15元盒饭的新闻,也冲上了热点。
湖南火车站在月台上售卖的盒饭,15块钱一份,里面有辣椒炒肉、青菜、肉末酸豆角,还加一个煎鸡蛋。
除了价格实惠之外,味道也同样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好吃到能当成特产带回家。
试想一下,如果能买到15元一份的美味盒饭,还有人抓着泡面不放吗?
既然15块的盒饭已经上了月台,那为何不能再前进一小步,走进车厢?
现在的列车盒饭,普遍都三四十起步,之前曾经承诺过不断供的15元套餐,现在有几个人能买得到?
或者列车干脆再大方一点,像坐飞机一样给乘客提供一份简餐,你看飞机上有人吃泡面吗?
所以,讨论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核心在于有没有替代方案,人们争取的不是吃泡面的权利,而是对高价盒饭的拒绝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先富了,45元的盒饭确实不值一提,但还有很多后富的人,他们是真舍不得花这45块,这些人难道就要被视而不见吗?
我们在追求商业效率的同时,永远也不能忽略了公平这个要素,不然是要出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