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贵妇超市」,正在变成「穷鬼食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Vista氢商业 时间:2025-08-18 16:29:01

作者:馍人 编辑:杜都督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凤凰生活报告

北京二环飙车郎老G,最近开始坐地铁回家了。

因为他家门口的地铁站里,开了一家让所有“同类们”咬牙切齿的漂亮超市:

Albert Wang,简称AW。


这里据说是北京“最贵妇”的超市。

又是现场打个卡、能直接拿小杯子喝的酒;


又是非要在超市里卖的灵芝、云南人见了都要翻书的蘑菇;


还有巨大的“蓝鳍金枪鱼”,专门选在水产区现场开,周围引得一堆人观看……


〓图源:小红书用户@汪胖胖日记 ,AW开业时在水产区开鱼

老G只是看了一眼,就刻薄地大发厥词:

“都是噱头,给新超市引流的。”

毕竟这些“本草纲目”级别的新活儿,普通人看个两三次就度过“热恋期”了。

然而,如今还支撑着他风雨无阻通勤下班后仍然走进这个超市的原因,只有一个:

去速食区,把晚饭解决了。


不管什么“最贵超市”、“中产首选”一批像老G一样长期在附近打工、通勤的朋友们,已经领悟出了AW的真正用法:

打工人食堂。


速食区,是如今店里客流量最大的板块。

这里的接地气程度跟其他板块反差感巨大,以至于逛商场的朋友们,感觉像从冰岛小巷一头撞进河南了早市:

真中啊!

煎饼、肉饼、鸡蛋灌饼,饼饼现烤。

炒饭、炒面、炒牛肉粉,锅气逼人。

扎实程度,让老G只是靠近就开始晕碳了。


〓 冒着烟的大饼们

最像食堂的部分,还得是“自选菜区”。

像学校一样的小份菜档口,松仁玉米西红柿鸡蛋红绿交织,还有和紫光园既视感满满的腌制卤味,火爆到根本没地方站人。

把这辈子没进过商场B2的京爷都勾引过来买了。


和老G一样吃过AW堂食的闫如意,同样把AW惊为天店。

虽然摆在最外侧的烘焙区明星产品,居然每一款都不太好吃。


〓 图源:小红书用户@紫腚好吃

但是作为从小吃甜豆腐脑长大的孩子闫如意,又一次对“咸豆腐脑”动了邪念。

只怪那天蛋太白,菜太绿,插签的香肠又太油亮。

“卖什么中产身份证啊,卖豆腐脑多好!”

于是在回家路上,又一位还没来得及点外卖或者吃餐馆的白领,被超市的食堂套牢了。



要知道,太阳宫凯德茂周围的小区和办公楼跟星星一样多。

更别提只隔了两站地铁的望京,还有一整个望京SOHO里饿了一天的打工人都虎视眈眈。

他们尝到了饭的甜头后,每天中午和晚上。

你就能看到无数个老G和闫如意,目光充满信念感地快步走进AW,左拐直接趴到速食区的玻璃柜上。


点菜、装盒、拎走,出门前再从烘焙区扯一个被无数网友吐槽过的青蛙面包,已经成了工作日经过时的“速通流程”。

十几块钱的猪肝,12块9的小蛋糕,19块9五房的榴莲;

比山姆便宜10块钱的烧鸡,7块5的熏鸡架……

贵族超市的“贫民”饮食区,仿佛这块贵地的安全区,保持着一个“合理”的底线。


〓 闫如意

而晚高峰没开始,速食区的三道菜已经卖空,还有新顾客不断探头看,后厨的锅铲估计都抡出火星子了。

虽然大家对“好不好吃”这件事情评价不一,但是——

“都在北京了,再难吃能难吃到哪儿去?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儿去?”

身在地下二层的超市,已经隐隐散发出一种,让周边平价餐厅背后冒汗的“新白领食堂”霸气。


〓 AW的自选餐,工作日的饭点早早就被抢光


如果说到北京的超市——

那可是群龙鼎立、各擅胜场。

比如京客隆这样的便民超市,主卖物美价廉的当地食材。而盒马山姆这样的高级连锁,涉猎范围则扩大到了全球鲜食……

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拥趸。

在外卖大战进行得最激烈的几个月里,编辑部小k放弃了外卖。

虽然自认为铁娘子的她,从不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满天飞的“外卖”谣言,和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块的外卖大额券,还是发到她有些胆战心惊。




然而,在某天被大雨困在物美超市里的小k,亲眼看着师傅把扁豆肉丝从浴缸一样大的锅里盛到餐盘里之后,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厨房的燃气停了。

她觉得自己看到了餐饮界“不可能三角”松动的瞬间。

卫生、好吃、便宜,不在餐厅里找,而正是在每个人身边的商场里。


〓 图源:小红书用户@momo

超市做“现炒饭”早不是新鲜事了,大多数朋友们叫得上名字的超市,早就在搅和蹚浑水。

但如今超市想把自己做成“白领食堂”的想法,已经进入了一个超市饭的“新阶段”。

一个有熟食档、有自选菜的地方,就可以被称为超市食堂吗?

食堂终极爱好者老G告诉你:不是。

超市食堂的主要评级,其实要看菜品的“行数”。


〓 图源:小红书用户@momo

便利店饭简单明了,但通常只有“一行”菜品档口,对于饥肠辘辘来此吃饭的打工人,属于是略显单薄了。

午饭时间抽空来此吃饭的打工人们,感觉不是我在选饭,而是饭在选我。菜品类型太少,就会给顾客营造一种“局促感”,让食堂变成食槽。

也因此,在老G的看法里,只有“两行或以上自选菜”的超市饭,才是接近“食堂”的形态。


〓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鱼大口吃

要知道,食堂,其实是一种“量变产生质变”的视觉效果。

如今流行在打工人城市的超市饭,基本分为两种:

自选菜型,盒饭型。


永辉和物美两大国产超市的超市饭,就是“超市食堂”当之无愧的典范。

作为跟盒马和山姆相比较为下沉的“亲民市场”,这两家超市的食堂,已经有点制霸了“基础白领”群体工作餐的意思在了。

永辉的小盘菜区域,品类有多丰富就不说了,无论飞的走的还是甜的辣的都在一起做了邻居,让老乡鸡看了都觉得自己是外地鸡。


而且给餐的量,更是大到餐盘动一下就会引起决堤。

能否从餐台把一份饭成功端到餐桌上而滴水不漏,已经成了鉴定“永辉”信徒的大基本功。

一盘菜端平,就是稳稳的幸福。


再看看口号是“物美大食堂,有嘴你就来”的老牌超市物美。

虽然在样式丰富度上不如永辉那么权威,依旧在平价白领的下沉市场,牢牢把握着固定客群。

就凭它两个字:自助。


〓 图源:小红书用户@远赴人间惊鸿宴

鸡蛋、包子、馒头,就手拿把掐去吧。

但凡打饭阿姨看你太瘦了,都要再塞两个到你碗里去。

这种亲切感,跟学生时代那个勺子一抖就少半斤肉的食堂大妈,真是高下立判。

一个字:“嗝”。


〓 图源:小红书用户@多梨草莓

除了量大管饱和品类丰富,和AW一样,都瞄准精品超市的果蔬好,则更加擅长用“明星产品”来占据市场。

麻辣烫这个已经挤满了张某和杨某的赛道,再一次被果蔬好做出了花。

果蔬好的选麻辣烫,用料完全从自家货架上拿,连煮汤的大锅也是一口一口放在眼前。

就算锅里有诈,也算正面击杀,而不是背刺。

再加上中等偏上的味道,麻辣烫自然成了最受下沉白领群体欢迎的“刺激性”超市饭单品。


〓 图源:小红书用户@张cc.

但超市食堂,也不是只有“自选菜”这一条赛道。

在亲民食堂之上,盒马和山姆这两位中产之友,在自选菜档口的造诣就不算高了。

但他们的客户群体,本来在超市消费的,也不是自选饭。

而是便携盒饭,和减脂餐。


〓 图源:小红书用户@抹茶栗子

不管是低脂高蛋白用来维持身体状态,还是糖油碳水炸弹解馋和朋友聚会。

他们的超市饭,对各种中产生活方式兼容性都极强:

牛肝菌牛舌拌饭,适合“需要减脂,但并没有那么急需,需要补充一些情绪价值”的白领;

三文鱼加个牛油果一个溏心蛋,适合虽然上班辛苦、但还不忘记自己需要优质脂肪的优质打工人;

更别提,某些旗舰级盒马店里的“海鲜加工区”,堪称打工人对自己“最具性价比的犒劳”——上小班得烹大鲜……


〓 图源:小红书用户@真真

而在超市界看似最“不沾凡尘”的山姆,其实也在某些地区悄悄开了“特供餐吧”。

虽然没有桌椅,让它少了点中国特色食堂的“天人合一”氛围。

但在购物车上吃着各种芝士融化的热量炸弹,也算是吃出一种美国公路片的感觉。

门店好评如潮的芝士牛肉卷随便吃,吃完可以回家冬眠的救赎感,熊懂了。


〓 图源:小红书用户@糖糖黏

甚至最近,连京东旗下的七鲜超市,也杀进了“盒饭”区。

它旗下明厨现炒的七鲜小厨,可以自取和外卖,其中最受欢迎的菜,是一味辣椒炒肉盖饭……


资本和流量代表着潮水的方向,太多超市,都想把自己塞进“白领吃饭”赛道。

而一溜看下来,超市食堂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要么实惠好吃,要么方便易得。

原料干净、油盐比外面少、品种多、每天现做,还能切合各种阶层打工人的预算和生活方式,有些还能用超市的会员打折。

“除了付钱不用饭卡,这不就是我食的堂吗!”


当超市、便利店、车站里,统统挤满缝插针吃饭白领的时候。

从来没上过班的读者朋友们不禁要问了:

白领吃饭,真有这么难吗?


〓 这里是图源:小红书用户@何塞

难。

现代社会,单位有食堂,其实是一种隐秘的“身份”象征:

要么是知名大厂,要么是国企体制内。

再不济,也意味着有人管饭、便宜易得、健康有保障。

之前无数人听过的相亲笑话,“第一次见面约对方吃食堂”,听起来吊诡,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完全没逻辑。


“食堂”这个词,对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某种确定感、集体感:

或许你明天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但你至少知道,你的胃还具有栖息之所。

毕竟能脱离工位、有地方吃、有心思吃,是一种福报——

上班之后,小K总感觉自己被切散了。

随叫随到的回应,突如其来的急活儿,以及自己跟肌肉记忆一般回复的“好的~”,总让她感觉自己的工作是维持地球自转。

短暂的午休时间里,睡觉还是刷短剧的精神休息和肉体休息,都已经难以抉择了。

吃饭的重要性,更是被远远地排在最末位。

不想去办公楼周围的商场B1人挤人,街边新开的小店又不想当第一个进去上当的人。

在肚子咕咕叫的急迫情况里,如果500米内有一个“超市食堂”——

除了拖底的“将就感”,其实还有种“归属感”在里面。



〓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花姐姐

编辑部王动手握多家连锁超市会员卡。

每周的会员日,他必在办公室铺开他的“超市饭满汉全席”,雷打不动,用户重忠实程度堪比从家里带来的父母每天早起做的盒饭。

同僚们不禁感叹:他是个有根的男人。

回想学生时代,再让人讨厌的“食堂”,在回母校探望时也成了必吃的第一站。

原因自然不是因为好吃,只是那些赶作业、准备答辩、狂风大雨、失恋心碎的日子。

多少次从思虑中抬起头的瞬间,发现自己已经站在食堂的大门口:事已至此,先吃饭再说吧。


公司没有食堂的打工人们,流转在各个外卖平台和门店里吃“流浪饭”的时候。

突然在超市堂食区看到那位和故人有7分神似的“食堂大妈”时,会不会闪回“就在这凑合一顿吧”的安心感呢?

打工无脚鸟终于在超市降落,再也不吃流浪饭。

本文转载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